[发明专利]抗菌无染生态多元调色系列纱线及织物有效
申请号: | 201510745715.4 | 申请日: | 2015-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9613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9 |
发明(设计)人: | 陈坚;朱张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如皋市丁堰纺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2G3/04 | 分类号: | D02G3/04;D03D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6 | 代理人: | 滑春生 |
地址: | 2265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抗菌 生态 多元 调色 系列 纱线 织物 | ||
本发明公开了抗菌无染生态多元调色系列纱线及织物,抗菌无染生态多元调色纱线由铜改性聚酯纤维、原生态粘胶纤维和其他普通纤维经过混纺而成,抗菌无染生态多元调色纱线的纱支数为9.8~36tex;抗菌无染生态多元调色织物由抗菌无染生态多元调色纱线经整经、浆纱、穿综和织造步骤织造而成;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纱线原料上选择了带有自然卡其原色的原生态粘胶纤维和带有青丹色具有良好抗菌、抑菌功效的铜改性聚酯纤维,以及其他普通纤维,既实现无需任何染色处理的生态色谱,又具有良好的抗菌、抑菌效果;本发明织物选用本发明的纱线经过织造而成,选用的纱线自身带有颜色,同时又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兼具了抗菌、环保、实用性和美观性并存的功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抗菌无染生态多元调色系列纱线及织物。
背景技术
人们不断推进物质文明,越来越注重生存生态环境和人们的生活质量,追求优美的环境和健康的生活,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普遍要求,基于此,人们对于生活用纺织品的使用性能也提出来更高要求,其中包括抗菌、生态、舒适性能。常见的细菌等微生物,人们的肉眼是无法看见的,却又处处与人相伴,尤其是内衣、袜子和床上用品等,人体的汗液、皮脂等各种分泌物甚至还有环境污染物,都成为了致病菌的繁殖园地,乃至散发异味、导致人体致病;抗菌纺织品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和成为需求,一些特殊群体甚至成为了必需品。但是,现有的抗菌纺织品多为化学后整理从而产生抗菌效果,这些化学品间接地影响了生态环境,造成了人们的困扰。
同时现在随着人们对于织物的美观性的追求,就促进了染色行业的快速发展,但是,随着染色行业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染色污水的排放问题也造成了人们的苦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现提供一种具有显著抗菌效果的无需染色也有色彩的抗菌无染生态多元调色系列纱线及织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抗菌无染生态多元调色系列纱线,由纤维经过清花、梳理、并条、粗纱和细纱步骤而成,其创新点在于:所述抗菌无染生态多元调色纱线由铜改性聚酯纤维、原生态粘胶纤维和其他普通纤维经过混纺而成,所述铜改性聚酯纤维占纱线总质量的0~41%,原生态粘胶纤维占纱线总质量0~100%,其他纤维占纱线总质量的0~59%,所述抗菌无染生态多元调色纱线的纱支数为9.8tex~36tex;
所述铜改性聚酯纤维经添加化合纳米铜和纺丝工艺的改性,同时,纤维在纺纱前必须增加抗静电处理工艺,所述抗静电工艺为将铜改性聚酯纤维在清花工艺前以喷雾的形式将抗静电剂均匀的喷洒在铜改性聚酯纤维上,然后采用塑料薄膜进行包裹,放置24小时,所述放置温度为20℃以上;
所述原生态粘胶纤维的生产步骤为:选用天然原生竹的主成分,利用化学纺丝技术制成未经染色处理的带有自然卡其原色纤维,所述化学纺丝技术为干喷湿法纺丝技术。
进一步的,纱线主要由铜改性聚酯纤维、原生态粘胶纤维和其他普通纤维依据不同的抗菌性能、服用性能及色谱形成各种不同的比例组合,混纺而成,主要形成五种组合:(1)41%铜改性聚酯纤维、0%原生态粘胶纤维和59%的其他普通纤维经过混纺而成;(2)0%铜改性聚酯纤维、70%原生态粘胶纤维和30%的其他普通纤维经过混纺而成;(3)0%铜改性聚酯纤维、100%原生态粘胶纤维和0%的其他普通纤维经过混纺而成;(4)抗菌无染生态多元调色纱线由5~41%的铜改性聚酯纤维和59~95%原生态粘胶纤维经过混纺而成;(5)铜改性聚酯纤维5~41%、54~65%的原生态粘胶纤维和5~30%其他普通纤维经过混纺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其他普通纤维为棉、普通粘胶纤维、莫代尔、天丝中的一种或多种混纺纤维。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公开抗菌无染生态多元调色织物,其创新点在于:所述抗菌无染生态多元调色织物由抗菌无染生态多元调色纱线经过整经、浆纱、穿综和织造步骤织造而成;具体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如皋市丁堰纺织有限公司,未经如皋市丁堰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4571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固体厌氧消化沼气生产中的组合搅拌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光学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