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吸音墙体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46877.X | 申请日: | 2015-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217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23 |
发明(设计)人: | 吴全科;吴贵城;万碧霞;洪泓;朱宇涛;李嘉霖;黄建雄;周彪;黄晓佳;黄驭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E04G21/00 | 分类号: | E04G21/00;E04B2/00;E04B1/8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胡拥军 |
地址: | 510225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音 墙体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吸音墙体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与环境污染相似,噪音问题同样使人们的日常生活倍受困扰。目前解决噪音问题最普遍的办法是安装隔音板,以此来隔断噪音的传播途径。但这一种治理噪音的方法存在着成本高、耐久性差等缺点。另外,因为隔音板必须放置于墙体之外,这样会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室内墙体的外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音墙体的施工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吸音墙体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对多孔陶瓷吸音砖表面进行物理打磨;
2)用多孔陶瓷吸音砖和粘接浆体砌筑,得到基层,所述粘接浆体由砂浆与石灰、外加剂和水混合而成,所述砂浆由水泥和细砂按1:4-8的重量比组成;
3)在基层上抹灰12-18mm厚的吸音浆体,得到吸音层,所述吸音浆体由砂浆与漂珠、橡胶粉、外加剂和水混合而成;所述吸音浆体100-120重量份的砂浆与5-20重量份漂珠、5-20重量份橡胶粉、0.03-0.06重量份外加剂和30-50重量份水混合而成;
4)在吸音层上抹灰4-6mm厚的砂浆,得到过渡层;
5)贴合面砖,得到装饰层;
所述外加剂为再生EPS、纤维或纤维素醚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所述细砂粒径为0.25-0.5mm。
作为优选,所述粘接浆体由100-120重量份砂浆与9-11重量份石灰、0.03-0.06重量份外加剂和35-40重量份水混合而成。
作为优选,所述吸音层的厚度为15mm且所述过渡层的厚度为5mm。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方法获得的吸音墙体。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施工方便、后期维护成本低的吸音墙体的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简单、操作方便,对施工人员无技术要求。该方法以多孔陶瓷吸音砖和粘接浆体砌筑基层,并在该基层上抹灰吸音浆体,大大提高了该吸音墙体对声波的缓冲和吸收作用;且在该吸音浆体层外再抹灰砂浆层,有效地提高了该吸音墙体的耐火耐高温性以及机械强度。该吸音墙体对50-10000Hz的噪音的吸收率超过60%。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吸音墙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各附图标记:1、基层;2、消音层;3、过渡层;4、装饰层。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吸音墙体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对多孔陶瓷吸音砖表面进行物理打磨;
对多孔陶瓷吸音砖表面进行物理打磨,使得多孔陶瓷吸音砖表面粗糙平整,可以与吸音砂浆更好的接触,从而使砂浆与砖面更好的结合;
2)用多孔陶瓷吸音砖和粘接浆体砌筑,得到基层,所述粘接浆体由砂浆与石灰、外加剂和水混合而成,所述砂浆由水泥和细砂按1:4-8的重量比组成;
该粘结浆体能为多孔陶瓷吸音砖提供良好的粘结强度和机械强度;
3)抹灰12-18mm厚的吸音浆体,得到吸音层,所述吸音浆体由砂浆与漂珠、橡胶粉、外加剂和水混合而成;所述吸音浆体100-120重量份的砂浆与5-20重量份漂珠、5-20重量份橡胶粉、0.03-0.06重量份外加剂和30-50重量份水混合而成;
该吸音浆体通过漂珠内部的多孔结构以及橡胶粉的缓冲作用,有效吸收和降低声波能量,从而达到消音降噪的作用;外加剂的柔质结构也为墙体提供良好的降音作用和机械强度;
4)抹灰4-6mm厚的砂浆,得到过渡层;在在吸音浆体层再抹灰砂浆,一则能有效提供缓冲的消音空间,二则有效地提高了该吸音墙体的耐火耐高温性以及机械强度;
5)贴合面砖,得到装饰层;
以下实施例中,所述外加剂为再生EPS、纤维或纤维素醚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所述细砂粒径为0.25-0.5mm。
以下实施例中所述面砖为建筑外墙用釉质面砖。
通过上述吸音墙体的施工方法,得到由内至外依次由基层、吸音层、过渡层和装饰层组成的吸音墙体。
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一种吸音墙体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对多孔陶瓷吸音砖表面进行物理打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未经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4687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砖混结构的过梁施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改进型的钢绞线穿射用穴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