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物除磷功能菌的筛菌用培养基及强化除磷的筛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48319.7 | 申请日: | 2015-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001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亢涵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04 | 分类号: | C12Q1/04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 代理人: | 李在川 |
地址: | 110168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功能 筛菌用 培养基 强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涉及生物除磷功能菌的筛菌用培养基及强化除磷的筛菌方法。
背景技术
生物除磷系统中的功能菌在厌氧—好氧交替的环境中生存。厌氧阶段,聚磷菌分解体内的聚磷颗粒释放能量和磷酸盐,用来吸收底物形成聚-beta-羟基-链烷酸酯(PHAs),而聚糖菌则分解体内的糖原释放能量来吸收底物形成PHAs;好氧阶段,聚磷菌消耗体内的PHAs作为能量来源生长和吸收磷酸盐,而聚糖菌则消耗体内PHAs来生长和合成糖原。在以上过程中,厌氧阶段的底物充足与否直接影响到聚磷菌和聚糖菌的体内PHAs储备是否充分;好氧阶段的底物如果过多,聚磷菌和聚糖菌不消耗体内PHAs,从而导致除磷率降低和糖原合成不足。运用传统筛菌方法筛选生物除磷功能菌时,忽视了以上运行环境对菌体生长和功能的影响。
目前筛选生物除磷微生物的方法都是将从反应器中取出的污泥置于传统培养基(如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于室温摇瓶培养增殖,将增殖后的菌液稀释后,涂布于固体传统培养基进行筛选,以上方法存在以下问题:
1.针对性不强。传统筛菌方法是一种“广撒网式”的筛菌方法,没有考虑到功能菌是在厌氧—好氧交替变化的生存环境下出现生理功能的,也就是说没有针对功能菌厌氧好氧交替变化下的生理特性进行筛选。
2.杂菌滋生。由于传统的细菌培养基适和所有细菌生存,且其中成分与生物除磷系统的功能菌出现生理功能(如聚磷菌出现除磷效果)的生长环境不同,势必导致一些非聚磷菌大量繁殖,使得培养液中的聚磷菌比例下降。
3.培养基不合适。生物除磷微生物是在厌氧—好氧交替变化的生存环境下出现生理功能,即聚磷菌厌氧释磷好氧吸磷,聚糖菌厌氧分解糖原好氧合成糖原。在这两个不同的时期,功能菌所需的底物和磷元素含量是不同的,而传统培养基没有考虑到这一点。
4.工作量大。经过了富集培养之后需要将菌液稀释后涂布平板,挑取单菌落进行更进一步的分离纯化。由于以上三条,经过传统培养基筛选出来的菌液中杂菌比例增大,因此需要挑取更多的菌落确保可以分离到功能菌株,这就增加了分菌的工作量,以后进一步验证这些菌是否为生物除磷功能菌时的工作量会更大。因此需要更合适的培养基和筛选方法来分离培养以及加强生物除磷功能菌株。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生物除磷功能菌的筛菌用培养基及强化除磷的筛菌方法,所述筛选用培养基按照筛菌的顺序分为厌氧相筛选用培养基,好氧相筛选用培养基,固态分菌用培养基和液态分菌用培养基,其中厌氧相筛选用培养基和好氧相筛选用培养基分别模拟厌氧阶段和好氧阶段的生长环境,更适于功能菌的生长,从而进一步将杂菌淘汰掉,固态分菌用培养基和液态分菌用培养基可强化功能菌的生长;所述筛菌方法充分考虑了运行环境和底物环境对功能菌的影响,在厌氧-好氧富集过程模拟反应器运行厌氧-好氧环境交替,使杂菌逐渐被淘汰,而使功能菌继续生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建筑大学,未经沈阳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483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小麦条锈菌的定量检测试剂盒及其应用
- 下一篇:一种虾头发酵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