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合成邻氨基苯甲醛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49319.9 | 申请日: | 2015-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545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刘顺强;蒋志斌;彭新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连云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7C223/06 | 分类号: | C07C223/06;C07C22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邹伟红;朱显国 |
地址: | 22200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成 氨基 甲醛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中间体的合成,特别涉及一种合成邻氨基苯甲醛的方法,属于有机化学领域。
背景技术
邻氨基苯甲醛是常用的有机合成中间体、染料原料和医药原料,是合成喹啉类消炎、抗病毒药物的重要原料。
目前,其工业生产方法有:(1)Na2S2O4还原法;(2)FeSO4·7H2O+NH3·H2O还原法;(3)铁粉还原法。前两种方法中,还原剂的使用效率低;而铁粉一般可用于选择性还原医药工业中,常被用作硝基化合物的还原剂,但是其转化率不高,还会产生的大量废水和铁泥,而人们至今无法很好地处理这些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合成邻氨基苯甲醛的方法。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合成邻氨基苯甲醛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5wt%Pd/C或Ni/C催化剂、邻硝基苯甲醛、混合溶剂按比例加入高压反应釜中;
步骤(2),以N2置换3~6次,入H2,至H2分压为0.5~2.0MPa,反应温度为50~120℃,反应时间为5~10小时,即得邻氨基苯甲醛粗品;
步骤(3),过滤,滤液用二氯甲烷萃取,合并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旋蒸除去二氯甲烷后得邻氨基苯甲醛。
上述的步骤(1)中,所述的催化剂和邻硝基苯甲醛总质量的比为1:(30~50)。
上述的步骤(1)中,所述的混合溶剂为甲醇、乙醇、正丙醇和正丁醇任意一种和水的混合,混合的体积比为1:(0.05~0.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
1.反应在以混合溶剂条件下可以获得具有很高的转化率和选择性;
2.反应过程中无废液废渣排放;
3.硝基被还原的同时而醛基不被还原;
4.整个反应体系为中性环境,对反应设备无腐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仅用于详细说明本发明,并不视为对本发明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反应路线如下:
实施例1
第一步,将30mg5wt%Pd/C催化剂,0.9g邻硝基苯甲醛,40mL甲醇,5mL水加入高压反应釜中。
第二步,在高压反应釜中,以N2置换3次,通入H2,至H2分压为1.5MPa,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5小时,从而使得邻硝基苯甲醛转化为邻氨基苯甲醛。
第三步,将反应釜冷却至室温,过滤出催化剂,并用无水乙醇洗涤分离出的催化剂,洗涤后用无水乙醇浸泡,已备重复使用;然后将滤液用二氯甲烷萃取3-4次,合并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滤液旋蒸除去二氯甲烷后得邻氨基苯甲醛产品。
由高效液相色谱分析,邻硝基苯甲醛的转化率为90%,邻氨基苯甲醛的选择性为90%。
实施例2
第一步,将30mg5wt%Pd/C催化剂,0.9g邻硝基苯甲醛,40mL乙醇,5mL水加入高压反应釜中。
第二步,在高压反应釜中,以N2置换3次,通入H2,至H2分压为2.0MPa,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6小时,从而使得邻硝基苯甲醛转化为邻氨基苯甲醛。
第三步,将反应釜冷却至室温,过滤出催化剂,并用无水乙醇洗涤分离出的催化剂,洗涤后用无水乙醇浸泡,已备重复使用;然后将滤液用二氯甲烷萃取3-4次,合并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滤液旋蒸除去二氯甲烷后得邻氨基苯甲醛产品。
由高效液相色谱分析,邻硝基苯甲醛的转化率为90%,邻氨基苯甲醛的选择性为95%。
实施例3
第一步,将30mg5wt%Pd/C催化剂,0.9g邻硝基苯甲醛,40mL正丙醇,5mL水加入高压反应釜中。
第二步,在高压反应釜中,以N2置换3次,通入H2,至H2分压为2.0MPa,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8小时,从而使得邻硝基苯甲醛转化为邻氨基苯甲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连云港研究院,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连云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4931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