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区电网广域智能自投控制系统构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50246.5 | 申请日: | 2015-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268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刘盛松;罗建裕;于浩;李海峰;胡伟;张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电力公司;江苏华瑞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13/00 | 分类号: | H02J13/00;H02J9/06 |
代理公司: | 江苏银创律师事务所 32242 | 代理人: | 周海斌 |
地址: | 21002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区 电网 广域 智能 控制系统 构架 方法 | ||
1.一种分区电网广域智能自投控制系统构架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分区电网广域智能自投控制系统由主控制站和联络通道执行厂站构成;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选择主控制站的构建位点:在分区电网的枢纽变电站构建主控制站;
第二步、选择联络通道执行厂站的构建位点:对于分区电网中具备备用联络通道的下级变电站或电厂,若其备用联络通道能够投入使用、且其备用联络通道所连的相邻分区电网具备电力支援能力,则在该下级变电站或电厂构建联络通道执行厂站;
第三步、构建主控制站的功能配置:在主控制站中安置用以实现采集功能的第一采集设备,用以实现通信功能的第一通信设备,以及用以实现控制功能的第一控制设备;
第四步、构建联络通道执行厂站的功能配置:在每个联络通道执行厂站中分别安置用以实现采集功能的第二采集设备,用以实现通信功能的第二通信设备,以及用以实现控制功能的第二控制设备;
第五步、按以下步骤构建主控制站的控制逻辑:
S1、第一采集设备采集枢纽变电站主供元件的运行工况,并发送至第一控制设备;
S2、第一通信设备接收联络通道执行厂站第二通信设备上送的信息,并发送至第一控制设备;第一通信设备向联络通道执行厂站发送第一控制设备下发的控制指令;
S3、第一控制设备根据第一采集设备发来的数据分析判断主供元件是否故障,若主供元件故障,则第一控制设备下发投入备用联络通道的控制指令;第一控制设备根据第一通信设备发来的信息分析判断:联络通道执行厂站所在下级变电站或电厂的备用联络通道状态及备用联络通道所连相邻分区电网的支援功率、联络通道执行厂站能否正常执行第一控制设备下发的控制指令;
第六步、按以下步骤构建联络通道执行厂站的控制逻辑:
U1、第二采集设备采集相应下级变电站或电厂所连备用联络通道的运行工况,并发送至第二控制设备;
U2、第二通信设备接收主控制站第一通信设备下发的控制指令,并发送至第二控制设备;第二通信设备向主控制站发送第二控制设备上送的信息;
U3、第二控制设备根据第二采集设备发来的数据分析判断备用联络通道的状态、备用联络通道所连相邻分区电网的支援功率,并上送主控制站;第二控制设备控制相应下级变电站或电厂执行第二通信设备发来的控制指令,并将控制指令的执行情况上送主控制站;
第七步、构建通信通道:在主控制站和联络通道执行厂站之间分别构建通信通道,使每个联络通道执行厂站分别与主控制站按预定通信方式通信连接;
第八步、构架方法结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分区电网广域智能自投控制系统构架方法,其特征是,第五步的S3中,若主供元件故障,则第一控制设备首先判断主供元件故障类型是主变压器故障还是主干线路故障,然后采用相应计算方法来实时计算故障后所需功率支援量;之后,第一控制设备根据状态正常的备用联络通道所连相邻分区电网的支援功率分析确定支援来源,通过第一通信设备向与支援来源对应的联络通道执行厂站下发控制指令;若联络通道执行厂站无法正常执行控制指令,则第一控制设备重新分析确定支援来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分区电网广域智能自投控制系统构架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相应计算方法可采用以下方法:
当主供元件故障为主变压器故障时,主供元件过载量P过载按下式计算:
其中,∑P-2s为发生故障前2秒时所有主变压器的下送功率之和;P允许为发生故障后、仍在运行的各主变压器的满负荷下送功率之最小值与仍在运行的主变压器台数相乘所得积;
当主供元件故障为主干线路故障时,主供元件过载量P过载按下式计算:
P过载=∑P1-2s-P1允许
其中,∑P1-2s为发生故障前2秒时所有主干线路的输送功率之和;P1允许为发生故障后、仍在运行的主干线路的满负荷输送功率之和,且当所有主干线路均故障时P1允许为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电力公司;江苏华瑞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省电力公司;江苏华瑞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5024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线电力传输系统以及无线电力传输系统的送电装置
- 下一篇:一种继电保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