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铝壳二次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510750872.4 | 申请日: | 2015-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4445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4 |
发明(设计)人: | 于悦;冯树南;从长杰;王驰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02 | 分类号: | H01M2/02;H01M2/12;H01M2/26;H01M2/34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11 | 代理人: | 李莉华 |
地址: | 300380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次 电池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铝壳二次电池,包括电池壳体、收容在电池壳体内部的电芯以及连接在电芯上的电池盖,电芯包括包裹在绝缘膜内的两个极组和两个汇流片,汇流片两侧开有限流切口;电池盖包括盖板主体,盖板主体上设有正极导电柱和负极导电柱和泄压薄片,盖板主体与正极导电柱通过金属片常导通,与负极导电柱之间设有反转板。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二次电池具有四重安全防护措施,在电池内部发生剧烈反应气压增大时,反转板会向上拱起使负极导电柱与盖板主体及正极导电柱形成放电回路,电池自放电降低电压;当电池内部气压增大时可延泄压薄片上的预刻痕方向最大限度泄压;限流切口可限制内部放电电流过大;绝缘膜保证电池内部绝缘耐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二次电池领域,特别是一种安全性高的铝壳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电池技术的发展,电池能量密度大幅提高;而高能量密度电池的安全性能成为其产业化发展的瓶颈之一。有鉴于此,安全性能方面的预防性设计是有必要性的。而高能量密度电池的安全性能是产业发展的难题之一,现有的二次电池大多因为热失控而引发安全问题,意外发生短路,产生危险。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设有安全失效自放电回路、电流限制功能,安全可靠的铝壳二次电池。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铝壳二次电池,包括电池壳体、收容在电池壳体内部的电芯以及连接在所述电芯上的电池盖,所述电芯包括包裹在绝缘膜内的两个极组和两个汇流片,所述两个极组平行布置,两端分别通过汇流片连接,所述汇流片两侧开有限流切口;所述电池盖包括与所述汇流片连接的盖板主体,所述盖板主体上设有正极导电柱和负极导电柱,所述盖板主体与所述正极导电柱通过金属片常导通,所述电池盖常带正电;所述盖板主体与所述负极导电柱之间设有反转板,所述反转板与所述盖板主体固连,在电池内部发生剧烈反应气压增大时,所述反转板会向上拱起使所述负极导电柱与所述盖板主体及正极形成放电回路,电池自放电降低电压;所述盖板主体上开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固连有泄压薄片,所述泄压薄片上设有预刻痕,当电池内部气压增大时可延所述预刻痕方向最大限度泄压。
进一步所述反转板为弧形板,弧面向下布置。
进一步,所述汇流片包括直角连接板和两个汇流柄,所述直角连接板包括相互连接的水平部和竖直部;所述水平部上表面涂有绝缘层,与所述电池盖连接,所述两个汇流柄平行布置在的所述竖直部两侧中下部;所述有限流切口位于所述竖直部两侧中部,可限制内部放电电流过大。
进一步,所述金属片为接触电阻,阻值大小通过调节所述正极导电柱与所述盖板主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和/或压力实现,阻值范围:0.2mΩ-80mΩ。
进一步,所述极组两端设有片状极耳,所述汇流片与所述极耳焊接。
进一步,所述绝缘膜包括包裹所述极组主体的中间膜,以及位于所述极组两端的侧边膜;所述中间膜在所述极耳处设有切口,所述侧边膜嵌插于切口内,效利用空间,实现电池内部绝缘耐压。
优选地,所述泄压薄片为铝片,与盖板主体焊接。
优选地,所述通孔为长圆孔,所述预刻痕与所述通孔的形状相同。
进一步,所述正极导电柱、所述金属片所述盖板主体、所述汇流片从上到下依次布置,通过铆接柱连接,所述汇流片与所述盖板主体之间设有绝缘层,所述铆接柱外部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为高分子弹性材质,呈圆台状,上半部较薄用于隔离所述金属片,下半部较厚嵌套在所述汇流片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5087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碳‑硅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用于电池壳钢带镀镍的负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