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碳纤维棒自动张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751257.5 | 申请日: | 2015-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528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24 |
发明(设计)人: | 余虹云;朱志华;俞敏波;李国勇;李周选;钱科;高义波;陈玲;金燮飞;韦一力;马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华电器材检测研究所;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杭州优八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26 | 分类号: | G01N3/26;G01N3/02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沈孝敬 |
地址: | 310015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碳纤维 自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碳纤维棒卷绕试验机的辅助机构,具体地说是一种碳纤维棒自动张紧装置。
背景技术
碳纤维棒卷绕试验机是将碳纤维棒卷绕到骨架上的试验设备。其工作原理是由电机带动骨架转动,将碳纤维棒逐层绕制到骨架上。在绕制过程中,碳纤维棒需要由一个恒定的张紧力进行牵引。由于碳纤维棒在卷绕过程中是运动的,因而其张紧力的控制是非常困难的。常规的控制方式均采用间接手段,如三点张紧法,即在碳纤维棒上选取三个测量点,测量其相互间的张力。另一种方式是采用电磁原理测量骨架驱动电机的输出力矩,并控制其达到标准值。然而,这些现有控制方式,在碳纤维棒的动态工作过程中精确测量其真实的张紧力,结果会导致碳纤维棒的张紧程度不一致,严重影响卷绕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是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旨在提供一种碳纤维棒自动张紧装置,通过直接传感碳纤维棒的动态张紧力,精确控制碳纤维棒的给进速度,保证碳纤维的张紧力在标准的范围内,以确保卷绕质量。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碳纤维棒自动张紧装置,包括底座、机架、主动轮压轮压力传感器、压轮调整机构和伺服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架与底座轨道连接;所述的主动轮设置在所述的机架上,并由所述的伺服电机驱动;所述的压轮设置在所述的机架上,并与所述的主动轮相对配置;所述的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底座的前端,并与所述机架的前端板相对配置;所述机架的前端板上还设有供碳纤维棒穿越的走线孔;所述的伺服电机通过压力传感器的反馈信号调整转速。
本发明的碳纤维棒自动张紧装置,碳纤维棒从压轮和主动轮之间穿过,经机架的前端板上的走线孔连接到骨架。骨架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转动进行卷绕。调节压轮调整机构在碳纤维棒上施加适当的压力。机架通过轨道方式与底座连接,可与底座相对运动。当骨架的转动速度与主动轮的进给速度相同时,机架与底座相对静止,压力传感器上没有信号输出,伺服电机保持原来的速度转动。当骨架的转动速度高于主动轮的进给速度时,机架前端板相对底座向后运动,压力传感器接触到机架前端板后输出电信号,该电信号反馈到控制系统中,控制系统控制伺服电机加速。当伺服电机加速到主动轮的进给速度与骨架的转动速度相同后,压力传感器与机架前端板不接触,停止信号输出,伺服电机开减速。如此循环,使主动轮的进给速度与骨架的转动速度保持动态平衡,从而保证碳纤维棒在整个传送过程中保持张紧力一致。
从上面分析可知,本发明的碳纤维棒自动张紧装置具有以下特点:
1、本发明采用压力传感器直接感应碳纤维棒的张紧力,能够达到实时和精确感应,可减小测量误差,提高精确度。
2、本发明采用伺服电机控制主动轮的传送速度,可实现闭环控制,确保碳纤维棒在整个传送过程中张紧力的恒定,从而保证卷绕质量。
3、本发明通过压轮调整机构调节压轮与主动轮之间的距离,在碳纤维棒上施加适当的压力,使碳纤维棒同时受骨架驱动电机和主动轮的有效控制,并通过调整伺服电机的速度达到动态平衡。
4、本发明通过机架和底座的轨道连接方式,使机架与底座产生相对运动,从而实现压力传感器与机架前端板之间的断续接触,将碳纤维棒的张紧状态实时传送到控制系统。
5、本发明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可控性好,操作简便,并能实现自动控制。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压轮调整机构包括手轮和活动板,所述的手轮设置在所述机架的顶板上;所述的手轮和活动板螺纹连接;所述的压轮轴接在所述的活动板上。旋转手轮,活动板产生上下运动,从而调节压轮的高低。进一步地,所述的顶板和活动板之间还设有弹簧。所述的弹簧可以是一个,直接设置在手轮上。优选地,所述的弹簧为两个,分别置于所述的手轮两侧。
作为本发明的再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主动轮包括第一主动轮和第二主动轮,所述的压轮包括第一压轮和第二压轮,所述的第一主动轮和第一主动轮和相对配置,所述的第二主动轮和第二压轮相对配置;每个压轮上均设有一个压轮调整机构。
作为本发明的再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机架的侧板上还开设有纵向槽,所述压轮的轮轴置于所述的纵向槽内。所述的纵向槽能够更好地引导压轮上下运动,维持压轮与主动轮的相对位置。
作为本发明的再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底座上设有导轨,所述的机架底部设有与所述的导轨相对配置的滑块组。
作为本发明的再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伺服电机设置在所述的机架上,并通过齿轮与所述的主动轮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底座底部还设有底脚。所述的底脚为可调式结构。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华电器材检测研究所;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杭州优八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华电器材检测研究所;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杭州优八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5125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机转子
- 下一篇:一种高电阻率的导条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