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树林团水虱虫害的防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751665.0 | 申请日: | 2015-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7959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爱;范航清;李丽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A01G13/00 | 分类号: | A01G13/00 |
代理公司: | 广西南宁汇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5114 | 代理人: | 邹超贤 |
地址: | 536000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树林 团水虱 虫害 防治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树林团水虱虫害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植株选择、防治时间、防治预处理和盐浸处理工序,选择受到团水虱侵害的红树植物,对其受害部位进行盐浸处理。本发明方法简单,容易操作,成本低,杀虫效果好,两个小时内的防治效果达100%,能有效提高红树林的成活率,适于推广应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保护的生物防治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红树林团水虱虫害的防治方法。
背景技术
红树林(Mangrove)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低能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是当今海岸湿地生态唯一的木本植物,具有造陆、护岸、护堤等功能,并能有效净化海水,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为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具有巨大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因此,红树林是海上森林,是全球海洋保护的重点对象。
团水虱是一种甲壳类等足海洋蛀木生物,通过钻孔穴居在红树林体内,形成高密度的集居与繁殖种群,中断植物体的水分、气体与营养传输,导致植株的枯死,消杀和防控难度极大,被喻为海洋“癌症”。红树林一旦遭受团水虱攻击,死亡率近乎100%,可致数十年甚至上百年高大、珍贵物种红树林消亡。如果进一步扩散无疑会酿成我国红树林的生态灾难。
近年来海南和广西频繁报道红树林受团水虱危害连片死亡的事件,甚至连本以为环境良好的北海银滩国家级度假区附近的红树林也遭到攻击。初步统计, 从2010年7月到2013年3月的近3年的时间里,海南东寨港团水虱造成的红树林死亡面积年均递增66.4%,到2013年为止团水虱已危害500多亩发育良好、高大的红树林,造成部分红树林的连片死亡。
现有的红树林团水虱防治方法基本停留在室内试验阶段,在野外实施起来可操作性不强。海南东寨港曾使用物理隔离的方法来防治团水虱,但依旧无法阻挡当地团水虱的大规模扩散和爆发。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成本低,杀虫效果好,操作方便,高效环保,提高造林成活率的红树林团水虱虫害的防治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红树林团水虱虫害的防治方法,包括植株选择、防治时间、防治预处理和盐浸处理工序,选择受到团水虱侵害的红树植物,对其受害部位进行盐浸处理,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植株选择:选择受到团水虱侵染危害或已被蛀死的红树植物;
(2)防治时间:在退潮后或涨潮潮水淹没红树植物根部的前2小时内进行;
(3)防治预处理:喷水淋湿红树植物的受害部位;
(4)盐浸处理;采用盐敷、涂抹和喷洒的方式对红树植物的受害部位进行盐浸处理。
以上所述的盐敷是将用食盐敷在红树植物的蛀孔处,食盐用量以能够堵住蛀孔为准;
以上所述的涂抹是将食盐与滩涂上的淤泥或涂料混合后涂抹在红树植物的蛀孔处,食盐与淤泥或涂料的体积比为4:1;
以上所述的喷洒是将食盐溶于水中得到饱和食盐水,将饱和食盐水向红树植物的蛀孔处进行喷洒。
优选的,以上所述的涂料为其他具有粘性的无毒材料。
以上所述的盐浸处理后2-3小时,用淡水喷淋被处理部位,降低周边环境的盐度。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如下:
1、本发明采用食盐进行杀虫,原料易得,耗材成本低,同时,食盐不含砷、铬等对人畜有害的重金属物质,无污染,使用安全,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未经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516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