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不锈钢防水仪表表壳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52132.4 | 申请日: | 2015-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257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许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成优美数控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2B9/02 | 分类号: | G12B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2283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不锈钢 防水 仪表 表壳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不锈钢防水仪表表壳。
背景技术
现有的各种仪表,一般核心表体设置在前盖、后盖所形成的表壳中。表体的外侧设置有用于观察表体示数的玻璃观察窗,玻璃观察窗与前盖之间大多采用多个O型圈进行密封,使用时间长后O型圈容易移位、脱落或老化导致密封性能变差,造成进尘等影响仪表的准确度与使用寿命,对于在液体中工作的仪表,密封性能变差将直接导致液体进入仪表、腐蚀仪表甚至仪表无法工作等严重后果。另外,现有的仪表表壳大多采用铝质,其强度差、冲击能力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不锈钢防水仪表表壳,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仪表表壳密封性差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全不锈钢防水仪表表壳,包括前盖、后盖及玻璃观察窗,前盖与后盖连接形成仪表表壳,玻璃观察窗设置在仪表表壳内,玻璃观察窗与前盖之间通过异形密封包条紧密连接,异形密封包条为首尾连接的异形密封包条,异形密封包条套设在玻璃观察窗的侧面。
优选的,玻璃观察窗为圆形玻璃观察窗,异形密封包条的周长小于玻璃观察窗的圆周长。
优选的,异形密封包条为丁腈橡胶异形密封包条。
优选的,异形密封包条的厚度为2mm、宽度为12mm。
优选的,异形密封包条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方形、五边形、六边形或其他多边形中的一种。
优选的,前盖与后盖分别为不锈钢前盖与不锈钢后盖。
本发明提出的全不锈钢防水仪表表壳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异形密封包条固定玻璃观察窗,有效提高了玻璃观察窗的稳定性和抗震性,在使用中不易脱落;
2、实现仪表表壳的前盖、玻璃观察窗及仪表本体密封一次完成,结构简单、方便耐用、密封性好,整体防水性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全不锈钢防水仪表表壳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全不锈钢防水仪表表壳,包括前盖1、后盖3及玻璃观察窗21,前盖1与后盖3连接形成仪表表壳,玻璃观察窗21设置在仪表表壳内,玻璃观察窗21与前盖1之间通过异形密封包条4紧密连接,异形密封包条4为首尾连接的异形密封包条4,异形密封包条4套设在玻璃观察窗21的侧面上。
现有技术中前盖1与玻璃观察窗21之间大多采用多个O形圈进行密封,一来密封麻烦,再来使用时间长后O型圈容易移位、脱落或老化导致密封性能变差,造成进尘等影响仪表的准确度与使用寿命,对于在液体中工作的仪表则会造成进水影响仪表的继续使用。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异形密封包条4,异形密封包条4为首尾连接的异形密封包条4,仪表表壳内设置有仪表本体2,仪表本体2、玻璃观察窗21及前盖1依次排列,异形密封包条4套设在玻璃观察窗21的侧面上,如此可以实现仪表本体2、玻璃观察窗21及前盖1密封一次完成,大大提高了整个仪表表壳的防水性、稳定性及抗震性,同时还简化了密封工艺。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玻璃观察窗21为圆形玻璃观察窗,异形密封包条4的周长小于玻璃观察窗21的圆周长,如此异形密封包条4即可紧密套设在玻璃观察窗21的圆周侧面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异形密封包条4为丁腈橡胶异形密封包条。
丁腈橡胶又称丁二烯一丙烯腈橡胶,简称NBR,具有良好的耐油、防水、抗老化性能。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异形密封包条4的厚度为2mm、宽度为12mm。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异形密封包条4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方形、五边形、六边形或其他多边形中的一种。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前盖1与后盖3分别为不锈钢前盖与不锈钢后盖。
现有的仪表表壳大多采用铝质,其强度差、抗冲击能力差,本发明提出的全不锈钢防水仪表表壳采用不锈钢材质的前盖1与后盖3,提高了仪表表壳的强度和抗冲击能力,应用范围更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成优美数控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大成优美数控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521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