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载银介孔氧化钛薄膜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753133.0 申请日: 2015-11-09
公开(公告)号: CN105435781A 公开(公告)日: 2016-03-30
发明(设计)人: 何丹农;王艳丽;林琳;冉伟;张春明;金彩虹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B01J23/50 分类号: B01J23/50;B01J35/10;A01N59/16;A01P1/00
代理公司: 上海东方易知识产权事务所 31121 代理人: 唐莉莎
地址: 200241 ***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载银介孔 氧化 薄膜 复合材料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纳米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载银介孔氧化钛薄膜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已成为研究者们所关注的一个焦点,既将各组分的功能相互融合又可衍生出新的应用价值。其中,纳米氧化钛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具有很高的热稳定性及热稳定性,无毒且亲水性超强,并且具有抗菌、抗紫外、自清洁、抗老化等功效,可广泛应用于功能性纤维、塑料、涂料、陶瓷、化妆品、自清洁玻璃等领域。而纳米银导电性好,具有的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等,使其具有良好的抗菌抑菌性能及催化性能,可广泛应用于导电涂层、抗菌抑菌、催化等领域。

本发明中所述材料,将溶剂诱导挥发自组装法与原位还原生长法相结合,首先采用溶剂诱导挥发自组装法,在酸性条件下得到介孔氧化钛材料,并将其作为骨架材料;其次,采用原位还原生长法将银纳米粒子生长于氧化钛材料的介孔孔道中,形成一种新型载银介孔氧化钛薄膜复合材料。该种新型多功能新型载银介孔氧化钛薄膜复合材料,在能源转化与存储、抗菌、自清洁、功能纤维、导电材料等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载银介孔氧化钛薄膜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将溶剂诱导挥发自组装法与原位还原生长法相结合,以介孔氧化钛为骨架,制备得到新型多功能载银介孔氧化钛薄膜复合材料,该材料具有介孔孔道,增大比表面积,并结合了纳米银与氧化钛的优异性能。

一种载银介孔氧化钛薄膜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

(1)介孔氧化钛TiO2薄膜材料的制备:将表面活性剂溶于四氢呋喃THF中,搅拌30分钟,配成模板剂浓度为3.0wt%溶液;同时,将钛源溶于配体乙酰丙酮或乙醇中,搅拌30分钟,配成Ti(AcAc)的乙酰丙酮溶液或Ti(C2H5O)的乙醇溶液,其中钛源与配体的质量比=1:15;其次,将上述两份溶液混合,并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再滴加36wt%的盐酸,其中盐酸与钛源的质量比=1:1,继续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即可得到镀膜溶液,可根据需要用多种方法涂到各种基底上;将涂覆好的薄膜材料进行固化焙烧处理,即可得到介孔氧化钛薄膜材料;

(2)载银介孔氧化钛薄膜复合材料的制备:首先,将1.056-3.216g氧化银Ag2O,溶于30ml去离子水中,搅拌10分钟,滴加3-9ml氨水NH3·H2O,得到溶液一;其次,5-15gPVP溶于150ml去离子水中,搅拌至澄清透明,得到溶液二;再次,将溶液二逐步滴加至持续搅拌的溶液一中,滴加完成后持续搅拌10小时,得到溶液三;然后,将介孔氧化钛TiO2薄膜材料置于溶液三中,搅拌20分钟,得到溶液四,其中银与钛的物质的量比=1:5;最后,将0.06-0.18g硼氢化钠NaHB4滴加至溶液四中,滴加完成后持续搅拌2小时;将得到的固体沉淀物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多次洗涤、抽滤,烘干后得到载银介孔氧化钛薄膜复合材料。

所用的表面活性剂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F127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或P123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聚环氧乙烷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采用的钛源为钛酸四异丙酯(Ti(OCH(CH3)2)4或钛酸四丁酯(Ti(O(CH2)3)4中的一种。

采用配体辅助-溶剂诱导挥发自组装与原位还原生长法相结合,得到一种载银介孔氧化钛薄膜复合材料。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载银介孔氧化钛薄膜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将溶剂诱导挥发自组装法与原位还原生长法相结合,以介孔氧化钛为骨架,制备得到新型多功能载银介孔氧化钛薄膜复合材料,该材料具有介孔孔道,增大比表面积,并结合了纳米银与氧化钛的优异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合成的载银介孔氧化钛薄膜复合材料的扫描电镜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合成的载银介孔氧化钛薄膜复合材料的扫描电镜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通过下面的具体实例进行详细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受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531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