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车辆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基站和网络侧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510753213.6 | 申请日: | 2015-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306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0 |
发明(设计)人: | 雷艺学;张云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酷派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06 | 分类号: | H04W4/06;H04W4/46 |
代理公司: | 11343 北京友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尚志峰;汪海屏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高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车辆 通信 数据传输 方法 装置 基站 网络 设备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基站和网络侧设备,其中,用于车辆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接收发送终端发送的车辆通信数据;根据接收车辆通信数据的接收终端的数量,或根据发送终端发送的指示信息,判断采用单播方式还是广播方式传输车辆通信数据;在判定采用单播方式传输车辆通信数据时,将车辆通信数据通过单播方式直接传输至接收终端;在判定采用广播方式传输车辆通信数据时,确定车辆通信数据需要广播的范围,并根据车辆通信数据需要广播的范围,选择通过单小区广播的方式或多小区广播的方式传输车辆通信数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现了对基于Uu接口的V2V传输机制的支持,并且能够实现高效的、节省传输资源的V2V通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车辆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一种用于车辆通信的数据传输装置、一种基站和一种网络侧设备。
背景技术
V2X(Vehicle to X,车到特定目标通信)是3GPP RAN#68批准设立的项目,主要研究基于3GPP通信协议的车辆数据传输方案。V2X包括了V2V(Vehicle to Vehicle,车到车通信)、V2P(Vehicle to Individual Person,车到人通信)、V2I(Vehicle toInfrastructure,车到路通信)等。V2V通信从原理上来说,可以通过Uu接口(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的接口)和PC5接口(用户设备与用户设备之间的接口)来进行,3GPP目前正在研究讨论两种机制。现有的下行传输机制包括Uu接口单播,Uu接口eMBMS(Enhanced Multimedia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多媒体广播多播业务),即多小区的广播业务支持,以及单小区广播机制,即Single-Cell PTM(Point to Multi-point)。
但是,现有的机制还不能完全支持基于Uu接口的V2V传输。具体来说,由于V2V业务的需求,数据传输可能是一对一的,也可能是一对多的。如图1所示,若车辆108产生一个V2V数据,可能需要发给车辆110、车辆112、车辆114、车辆116、车辆118中的一个或者多个,这些接收的车辆可能位于基站102覆盖的小区,即同发送的车辆108属于同一个服务小区,也可能位于其他小区之下。可见,基于Uu接口的传输机制需要判别是采用Uu接口单播机制还是采用eMBMS或者SC-PTM机制,而现有技术中尚未实现如何根据接收终端的分布和小区结构来选择传输机制的方案。
因此,如何能够实现对V2V业务的传输机制的选择,以实现高效的、节省传输资源的V2V通信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基于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提出了一种新的用于车辆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案,实现了对基于Uu接口的V2V传输机制的支持,并且能够实现高效的、节省传输资源的V2V通信。
有鉴于此,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用于车辆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适用于基站或网络侧设备,包括:接收发送终端发送的车辆通信数据;根据接收所述车辆通信数据的接收终端的数量,或根据所述发送终端发送的指示信息,判断采用单播方式还是广播方式传输所述车辆通信数据;在判定采用所述单播方式传输所述车辆通信数据时,将所述车辆通信数据通过所述单播方式直接传输至所述接收终端;在判定采用所述广播方式传输所述车辆通信数据时,确定所述车辆通信数据需要广播的范围,并根据所述车辆通信数据需要广播的范围,选择通过单小区广播的方式或多小区广播的方式传输所述车辆通信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酷派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东莞酷派软件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5321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