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铁皮脱水池有效
申请号: | 201510753947.4 | 申请日: | 2015-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335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发明(设计)人: | 刘欢;边广义;王莉;刘晓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6/02 | 分类号: | B01D36/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浩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6 | 代理人: | 刘云贵;金卫文 |
地址: | 014010 内蒙***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铁皮 脱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脱水除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铁皮脱水池。
背景技术
铁皮脱水池是钢铁企业的常用设施,多与平流沉淀池、旋流沉淀池、一次铁皮沉淀池配套使用。其中,沉淀池内积存的泥渣定期由抓斗式吊车提取并卸入铁皮脱水池内,经脱水后运出,所分离的水流入沉淀池内循环处理。
现有铁皮脱水池大都由氧化铁皮储存区和排水管组成,泥渣在脱水池内经重力分离,分离出的水经排水管流入沉淀池内循环处理,脱水池内的干渣定期外运。现有铁皮脱水池功能是对沉淀池内积存的沉渣进行渣水分离,功能单一,且出水通常含有较多细小颗粒物,重新回流至后续处理构筑物后,加大了系统处理负荷,影响出水水质,增加了系统处理费用。
此外,公开号为CN20241529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可循环净化浊水的系统,其目的是将传统的长流程变为短流程,采用污泥回流絮凝技术,取消了污泥处理设施。但在实际生产中,随着该系统长期运行,发现含油泥浆水直接回流到沉淀池,沉淀池出水效果得不到有效改善,浮油得不到有效去除,污泥回流技术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铁皮脱水池,以改善现有铁皮脱水池的单一储存和脱水功能,调整污泥回流絮凝技术,改善沉淀池出水水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铁皮脱水池的具体技术为:
一种铁皮脱水池,用于净化含油泥浆水,包括:氧化铁皮储存区,入口端与泥浆回流管相连通,出口端与过滤区相连通,内部设置有用于过滤油泥的氧化铁皮料堆,含油泥浆水经泥浆回流管进入氧化铁皮储存区中并流经氧化铁皮料堆,含油泥浆水中的油泥粘附在氧化铁皮料堆中的氧化铁皮颗粒上,过滤后的浊水进入过滤区中;过滤区,内部设置有用于过滤细小悬浮颗粒和剩余油泥的多级过滤组件,多级过滤组件的底部设置有多孔排水管,经多级过滤组件过滤后的净化水通过多孔排水管排出。
本发明的铁皮脱水池的优点是:采用两级过滤,一级过滤利用现有氧化铁皮去除油泥,二级过滤利用多种滤料去除细小悬浮颗粒和少量剩余油泥,改进了现有铁皮脱水池单一储存和脱水功能,可有效净化后续处理工艺中产生的含油泥浆废水,改善沉淀池出水水质,减少药剂投加量,取消污泥处理设施,减少投资,简化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铁皮脱水池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铁皮脱水池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中的回流管及配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的过滤区底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种铁皮脱水池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的铁皮脱水池1包括氧化铁皮储存区2和过滤区3。其中,氧化铁皮储存区2的入口端与泥浆回流管4相连通,出口端与过滤区3相连通,内部设置有用于过滤油泥的氧化铁皮料堆6;过滤区3的内部设置有用于过滤细小悬浮颗粒和剩余油泥的多级过滤组件,多级过滤组件的底部设置有多孔排水管15。
由此,含油泥浆水经泥浆回流管4进入氧化铁皮储存区2中并流经氧化铁皮料堆6,含油泥浆水中的油泥粘附在氧化铁皮料堆6中的氧化铁皮颗粒上,过滤后的浊水进入过滤区3中,浊水中的细小悬浮颗粒和剩余油泥在过滤区3中经多级过滤组件过滤,过滤后的净化水通过多孔排水管15排出。
本发明的铁皮脱水池采用两级过滤,一级过滤利用现有氧化铁皮去除油泥,二级过滤利用多种滤料去除细小悬浮颗粒和少量剩余油泥,改进了现有铁皮脱水池单一储存和脱水功能,可有效净化后续处理工艺中产生的含油泥浆废水,改善沉淀池出水水质。
进一步,如图2和图3所示,泥浆回流管4上连接有多根泥浆配水管5,泥浆配水管5穿过氧化铁皮储存区2入口端的池壁,泥浆回流管4中的含油泥浆水可通过泥浆配水管5进入到氧化铁皮储存区2中。其中,优选的是,泥浆回流管4的设置高度H1为氧化铁皮储存区2池壁高度H的1/3。此外,泥浆配水管5的端部还可设置有弯头,弯头的角度优选小于150°,以保证回流的含油泥浆水均匀布水至氧化铁皮料堆上,有效保证过滤效果。
进一步,如图1所示,氧化铁皮储存区2的底部具有坡度,从入口端坡向出口端。其中,优选的是,氧化铁皮储存区2底部的坡度为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5394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