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纳米级动态离心分离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53989.8 | 申请日: | 2015-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898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夏从新;熊文奇;杜娟;王玉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B04B5/10 | 分类号: | B04B5/10;B04B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凯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59 | 代理人: | 李勤辉 |
地址: | 453007***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动态 离心 分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球磨机领域,具体来说是球磨机的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球磨机广泛应用于涂料、油漆、橡胶、磨料、陶瓷、矿石、煤粉、金属粉末、硬质合金、磁性材料、食品、日化、染料、油墨、药品、磁性材料、软磁铁氧体材料、感光胶片等工业领域。现有的研磨机有干式和湿式等类型,湿式球磨机的工作原理是采用搅拌研磨方式,搅拌轴高速旋转时,带动被称为“砂”的研磨介质及被磨物(料浆)做涡流运动,使研磨介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沿内筒壁从下向上运动,到达液面时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再掉下来。此过程中研磨介质运动往复挤压、研磨、冲撞粉料,然后通过分离装置将研磨物料和研磨介质分离,从而起到细化物料的作用。但现有的分离装置一般采用间隙式分离器,其直接分离物料和研磨介质,不仅分离效果较差,而且分离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提高分离效率和效果的纳米级动态离心分离装置。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纳米级动态离心分离装置,包括一端敞开的水平设置的分离筒,该分离筒另一端封闭,在该另一端的端面上开设有出料口,分离筒所述另一端与旋转出料轴固定连接,所述出料口与出料轴内腔连通;分离筒所述一端内腔覆盖有筛网,分离筒另一端内腔固设有一分离器,该分离器的分离腔与出料口连通;从分离筒所述一端流入的物料和研磨介质经筛网预分离后进入所述分离器再次离心分离,再次分离后的物料从分离腔经出料口流入出料轴。
作为优选,所述分离筒中部设有隔板,该隔板将分离筒所述一端与另一端分隔为两部分,所述一端为预分区,另一端为分离区,所述隔板上开具有连通预分区和分离区的贯通孔,所述筛网设置在预分区,所述分离器设置在分离区。
作为优选,所述分离器一端与隔板连接,另一端与分离筒所述另一端端面连接,该分离器外壁与分离筒之间形成环状的分离空间,分离空间与贯通孔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分离器包括在分离筒径向方向的截面呈圆形的网状外圈和与该外圈连续的网状延伸部,该延伸部在分离筒径向方向的截面呈螺旋状,该螺旋状分离器的内部螺旋口为分离腔,进入分离空间的物料从分离器外圈和延伸部的网孔进入分离腔。
作为优选,在分离空间对应的分离筒筒壁上开设有数个回流孔。
作为优选,在分离筒所述一端的筒壁设置有数个通孔。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知,当研磨腔的物料和研磨介质进入分离筒的预分区后,筛网可将研磨介质和较大颗粒的物料阻挡在预分区,而在预分区的研磨介质和较大颗粒的物料在旋转离心力的作用下可从筒壁的通孔回流,从而实现物料的预分离;预分离后的较小颗粒的物料进入分离空间,分离空间内的物料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只有更小颗粒的物料在研磨腔压力克服离心力的作用下进入螺旋状分离器的分离腔,从而实现多级分离,达到纳米级的分离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图2详细介绍本发明的纳米级动态离心分离装置,包括一端敞开的水平设置的分离筒1,该分离筒另一端封闭,在该另一端的端面上开设有出料口2,分离筒所述另一端与旋转出料轴8固定连接,出料轴旋转带动分离筒旋转,实现动态分离,提高分离效率;所述出料口与出料轴内腔连通;分离筒所述一端内腔覆盖有筛网9,分离筒另一端内腔固设有一分离器4,该分离器的分离腔与出料口连通;从分离筒所述一端流入的物料和研磨介质经筛网预分离后进入所述分离器再次离心分离,再次分离后的物料从分离腔经出料口流入出料轴,从而实现多级分离。
作为优选,所述分离筒中部设有隔板5,该隔板将分离筒所述一端与另一端分隔为两部分,所述一端为预分区6,另一端为分离区7,所述隔板上开具有连通预分区和分离区的贯通孔51。当物料和研磨介质进入预分区后,经过筛网滤去研磨介质和较大颗粒的物料,较小颗粒的物料则进入分离区。在实施过程中,分离筒所述一端的筒壁设置有数个通孔3,在旋转离心力作用下,研磨介质和较大颗粒的物料从通孔回流至研磨腔继续研磨;由于预分区对研磨介质和研磨物料进行了一次预分离,为进一步分离提供了较好的物质基础,从而提高了分离效果,可获得纳米级的产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师范大学,未经河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5398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压延机涂油结构
- 下一篇:一种赤铁矿反浮选用常温短流程捕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