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负压气密测试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58205.0 | 申请日: | 2015-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416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发明(设计)人: | 李小垣;秦利军;冀海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32 | 分类号: | G01M3/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张海英;林波 |
地址: | 511462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气 测试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密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负压气密测试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船舶制造时,钢制舱室或密性场所要进行气密试验,通常要对整个舱室进行气密性试验,工作量大,测试时间长;另外,由于目前的气密性试验多在实验室才能完成,对大型舱室或密性场所来说搬运不便,费时费力。现有技术用的测试箱结构复杂、测试工作繁琐,测试用时长。
针对以上问题,需要一种能够在工作现场进行气密测试的装置及方法,装置结构简单,使得测试工作更加简单,对大型气密场所的检测用时更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负压气密测试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便于移动,可用于现场检测,气密测试用时少。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负压气密测试方法,利用上述负压气密测试装置进行测试,该方法简便、实用、用时少。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负压气密测试装置,包括密封罩壳,所述密封罩壳的边缘上设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与所述待测物贴合使所述密封罩壳和所述待测物之间形成舱室,该负压气密测试装置还包括负压形成管路系统,所述负压形成管路系统包括三通阀以及与所述三通阀分别连接的进气管、出气管和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设在所述密封罩壳上并与所述舱室连通,所述连接管上设有单向阀,使得所述舱室内的气体能够通过所述单向阀进入到所述三通阀中,所述进气管与所述压缩气体连通,所述出气管用于排出三通阀、进气管及出气管内的气体;所述负压气密测试装置还包括压力显示装置,用于显示舱室内的实时压力。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密封罩壳包括底板和筒体,所述底板设在所述筒体的一端,所述筒体的另一端设有密封件。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密封件为耐油橡胶。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管设在所述底板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底板之间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管和所述底板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压力显示装置设在所述连接管上。
一种采用上述的负压气密测试装置的负压气密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使所述进气管接通压缩气体,并打开所述三通阀,使得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出气管连通;通过所述压力显示装置测量所述舱室内的压力,当所述舱室内的压力值与通入的压缩气体的重量相同时,关闭所述三通阀,使得所述出气管不再出气;静置10-40min,观察所述压力显示装置的读数变化。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出的负压气密测试装置,包括与待测物形成舱室的密封罩壳,罩壳与待测物之间通过密封件密封,密封罩壳与待测物之间的连接部分的气密性,还包括负压形成管路系统,通过该管路系统使舱室形成负压,具体地,该管路系统包括三通阀以及三通阀连接的进气管、出气管和连接管,连接管连接三通阀和密封罩壳,并与舱室连通,通过进气管通入的压缩气体带走进气管、出气管和三通阀内的空气,使得舱室内的气体在连接管的单向阀的作用下进入到三通阀内,压缩气体的不断通入和流出使得舱室内形成负压,然后通过压力显示装置对舱室内的压力进行检测舱室的气密性,同样能得到待测物的气密性;该装置结构简单,便于移动,可用于现场气密测试。
本发明提出的负压气密测试方法,利用负压气密测试装置进行测试,通过三通阀控制压缩气体的通断,通过压缩气体带走三通阀内的空气,使得舱室内形成负压,当舱室内的压力值与通入的压缩气体的重量相同时,停止通入压缩气体,静置观察压力显示装置的示数变化,进而判断待测物的气密性,方法简单、实用、用时较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负压气密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密封罩壳A-A面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密封罩壳;11、底板;12、筒体;2、密封件;3、负压形成管路系统;31、三通阀;32、进气管;33、出气管;34、连接管;35、单向阀;4、压力显示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船国际有限公司,未经广船国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582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节能型单烧嘴闭孔膨胀炉
- 下一篇:一种珍珠岩预热膨胀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