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运粮载重汽车侧翻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59215.6 | 申请日: | 2015-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931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孟令启 | 申请(专利权)人: | 孟令启 |
主分类号: | B65G67/48 | 分类号: | B65G67/48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蚌埠博源专利商标事务所 34113 | 代理人: | 杨晋弘 |
地址: | 23301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载重汽车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翻转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运粮载重汽车侧翻装置。
背景技术
载重汽车是交通运输的主力军,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载重汽车在粮食运输储存中大量使用。伴随着载重汽车在粮站的投入使用逐渐地增多,但是与此同时,其带来的安全问题也时而发生,威胁着作业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其带来的安全事故也是一个值得人们反思的问题,因此,做好安全事故预防,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阶段在载重汽车在粮站使用时,存在着安全问题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运粮载重汽车侧翻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运粮载重汽车侧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条并排设置的车道,在其中一个所述车道上安装活塞杆向上设置的第一液压缸,在该所述车道上还设有轨道,在所述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杆上铰接第一支撑座,在所述第一液压缸两侧的车道上还分别连接第一电机,两个所述第一电机均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座的下方,每个所述第一电机均连接第一卷曲弹簧,每个所述第一卷曲弹簧均连接第一电磁锁;
在所述轨道上侧设有一个导向杆,在所述导向杆上套接固定活塞,在所述活塞上套接缸筒,在所述缸筒的两端分别配合连接一个与其密封配合的支撑筒,在每个所述支撑筒的外侧均密封配合连接柱塞,所述支撑筒和柱塞均套接在所述导向杆上,且所述活塞和缸筒与相应侧所述支撑筒和柱塞均配合形成一个密闭油腔,在每个所述支撑筒上均设有与相应密闭油腔连通的油道,所述缸筒和支撑筒均与所述轨道导向配合,在所述缸筒的上侧连接活塞杆向上设置的第二液压缸,在所述第二液压缸的活塞杆上铰接第二支撑座,在每个所述支撑筒上均连接一个第二电机,两个述第二电机均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座的下方,每个所述第二电机均连接第二卷曲弹簧,每个所述第二卷曲弹簧均连接第二电磁锁。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以有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所述第一支撑座和所述第二支撑座的结构相同,其上侧设有与车轮配合的凹槽,在所述凹槽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通孔,在每个所述通孔的上侧均设有一个安装槽,在所述第一支撑座的通孔内均配合连接相应的所述第一卷曲弹簧,在第一支撑座的安装槽内配合连接相应的第一电磁锁,在所述第二支撑座的通孔内均配合连接相应的所述第二卷曲弹簧,在所述第二支撑座的安装槽内配合连接相应的第二电磁锁。
所述导向杆通过两个支撑板支撑固定,两个支撑板分别设置在所述轨道的两侧。
所述导向杆的两侧均设有一段螺杆,且所述导向杆的两侧均穿过相应的所述支撑板后通过锁紧螺母锁紧固定。
在每个所述柱塞的内均设有一个与所述支撑筒密封配合的密封垫。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装置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安全性能高,自动化程度高,对操作人员的要求低,适合粮站卸粮对载重车侧翻时使用,具有广大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2是车轮的固定示意图;
图3是图1的A—A断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装置详细说明,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运粮载重汽车侧翻装置,包括两条并排设置的车道1,在卸料时,汽车行驶到所述车道1上,进行侧翻卸料。在其中一个所述车道1上设有一个支撑块25和一个沿所述车道1设置的轨道3,所述支撑块25和轨道3对应配合。在所述支撑块25上通过相互配合的螺杆和螺母固定连接一个第一液压缸2,所述第一液压缸2的活塞杆向上设置。
在所述第一液压缸2的活塞杆上通过铰链19铰接第一支撑座10,所述第一支撑座10的下侧的中间设有连接铰链19的铰接座10d,在所述第一支撑座10的上侧设有与车轮配合的凹槽10a,所述凹槽10a为一个圆弧形结构。在所述凹槽10a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纵向设置的成弧形的通孔10b,两个所述通孔10b关于凹槽10a对称设置,在每个所述通孔10b的上侧均设有一个安装槽10c。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孟令启,未经孟令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592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公铁联运中间板
- 下一篇:一种煤泥螺旋缓冲给料方法及煤泥螺旋缓冲给料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