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搅拌机螺旋桨叶防垢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59477.2 | 申请日: | 2015-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683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7 |
发明(设计)人: | 屈百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F15/00 | 分类号: | B01F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12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搅拌机 螺旋 桨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止、清除搅拌机螺旋桨叶积垢的方法、技术。
背景技术
许多轻、化工工艺过程均有搅拌环节。搅拌机就是该环节的核心设备,在搅拌机内,通过搅拌机的螺旋桨叶旋转,被处理均匀。但许多被搅拌物料具有很大的粘性,或受搅凝固、结晶的特性。在这样工况下工作到一定时间,螺旋桨叶就被该物料的积垢、结晶紧紧包裹,并不断加厚、加重。严重影响搅拌机的工作状态,大大降低其工作效率,并加重传动机构和驱动设备负荷。最严重情况是在这种重负荷或卡死状态下,搅拌机重新启动,造成过载毁机事故。因此,这样的螺旋桨叶物料积垢、结晶需要随时清除,否则就会越积越厚、越积越紧、越积越实,最后无法清除。但这又是不可能的。因为当前所有搅拌设备都需要一定时间的连续工作。许多企业或科研机构采取各种措施试图解决该问题,然而收效甚微,长期效果很差。因此,亟待研发一种易行且有效的方法,既防止螺旋桨叶积垢加厚、加重,又解决在不停机条件下的随时清除积垢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防止、清除搅拌机螺旋桨叶积垢的方法、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搅拌机螺旋桨叶防垢方法。它是将搅拌机螺旋桨叶依顶壳结构、螺旋桨叶转子体、螺旋桨叶定子结构、转子体底端盖和螺旋桨叶底端壳构成电机与螺旋桨叶合为一体的部件组合体。螺旋桨叶旋转体由转子体、顶壳、螺旋桨叶、转子铁芯、定子腔、轴承结构、底端壳、定子轴腔和鼠笼体构成。转子体为制有上底和装配有下底的圆筒形壳体结构,该圆筒形壳体结构的外侧轴心对称制有三页螺旋桨叶,内侧紧套装配有转子铁芯。转子铁芯为硅钢片叠成,具有外壁主磁路、内壁沟槽和磁轭的厚壁圆筒形结构,该圆筒形结构的内环上、下端和内侧壁沟槽铸有良导体金属,形成鼠笼体结构;转子铁芯外壁紧固于转子体圆筒形壳体结构内,内壁紧固于鼠笼体的上、下端环和导条之间。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将搅拌机螺旋桨叶依顶壳结构、螺旋桨叶转子体、螺旋桨叶定子结构、转子体底端盖和螺旋桨叶底端壳构成电机与螺旋桨叶合为一体的部件组合体。其中顶壳结构、螺旋桨叶转子体、转子体底端盖和螺旋桨叶底端壳构成螺旋桨叶旋转体,在其螺旋桨叶转子体腔内,装配有螺旋桨叶定子结构。
螺旋桨叶旋转体由转子体、顶壳、螺旋桨叶、转子铁芯、定子腔、轴承结构、底端壳、定子轴腔和鼠笼体构成。转子体为制有上底和装配有下底的圆筒形壳体结构,该圆筒形壳体结构的外侧轴心对称制有三页螺旋桨叶;上、下底中心装配有轴承结构;该圆筒形壳体结构的内侧紧套装配有转子铁芯。转子铁芯为硅钢片叠成,具有外壁主磁路、内壁沟槽和磁轭的厚壁圆筒形结构,该圆筒形结构的内环上、下端和内侧壁沟槽铸有良导体金属;该良导体金属形成鼠笼体结构;硅钢片叠成的转子铁芯的外环上、下端和外侧壁紧固于转子体圆筒形壳体结构的内侧壁、上底、下底之间,内环上、下端和外内侧壁紧固于鼠笼体的上、下端环和导条之间。
当螺旋桨叶定子通以电流产生旋转磁场时,转子鼠笼导条由于转差产生切割磁力线效应,该效应一方面驱动转子随旋转磁场异步旋转,一方面使鼠笼体发热。所发热量通过转子铁芯传导到转子体外壁和螺旋桨叶,使转子体外壁和螺旋桨叶升温。在该温度下,或者物料不能附着、凝结,或者已附着、凝物料受热脱落。因而,利用了转子发热,防止或清除了螺旋桨叶积垢,同时又解决在不停机条件下的随时清除积垢问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将电机与螺旋桨叶合为一体,通过搅拌机螺旋桨叶的内定子-外转子结构,将转子鼠笼体发热利用起来,防止或清除了螺旋桨叶积垢,同时又解决在不停机条件下的随时清除积垢问题,提高了搅拌机螺旋桨叶的功能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搅拌机螺旋桨叶的总成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搅拌机螺旋桨叶旋转体结构俯视图。
图3是螺旋桨叶旋转体结构沿轴侧向(转子局部剖视)视图。
图4是螺旋桨叶转子鼠笼结构(半剖视)俯视图。
图5是螺旋桨叶转子鼠笼结构(半剖视)侧向视图。
图6是螺旋桨叶转子铁芯叠片形状视图。
在图1中:a.顶壳结构,b.螺旋桨叶转子体,c.螺旋桨叶定子结构,d.转子体底端盖,e.螺旋桨叶底端壳。
在图2、3中:1.转子体,2.顶壳,3.螺旋桨叶。
在图3中:4.转子铁芯,5.定子腔,6.轴承结构,7.底端壳,8.定子轴腔,9.鼠笼体。
在图4、5中:10.端环,11.导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5947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血液采集抗凝剂自动喷淋系统
- 下一篇:一种智能分离膜的产业化制备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