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及其换挡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760360.6 | 申请日: | 2015-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761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7 |
发明(设计)人: | 何果;司志明;徐顺;李青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9/02 | 分类号: | F16H5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张金玲;吴兰柱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及其 换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部件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的换挡器。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换挡器的汽车。
背景技术
驾驶手动挡汽车需要变更挡位时,驾驶员通过操纵换挡器来选换挡位。如图1所示,现有的手动换挡器包括底座101、与底座101一体成型的内衬套102,以及套设于内衬套102中的旋转球头103,旋转球头103上安装有操纵杆104、选挡臂105和换挡臂106,其中核心运动部件为旋转球头103。但是,现有内衬套102和底座101为一体结构,经同一套模具加工而成,复杂的底座加上同样复杂的内衬套,造成底座模具极为复杂,模具制造成本较高;同时当需要更改内衬套尺寸时,整个模具需要发生更改,更换模具费用巨大;另外,内衬套和底座的整体开模方式,限制了内衬套不能贴合底座,内衬套上端面悬空,而此处正为换挡运动受力部位,需要增设压盖107,压盖107通过压板108压装固定在底座101上,压盖107和内衬套102的配合处为换挡器的关键运动部件,各项尺寸精度较大,造成配合难度的增加,成本的上升。
因此,提供一种用于汽车的换挡器,以期降低加工成本,提高结构合理性,降低各部件精度要求,就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汽车的换挡器,以期降低加工成本,提高结构合理性,降低各部件精度要求。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换挡器的汽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汽车的换挡器,包括底座、内衬套和换挡旋转组件,所述底座上开设有圆柱凹槽、选挡臂过孔和换挡臂过孔,所述内衬套嵌入所述圆柱凹槽内,并通过连接件与所述底座可拆装地连接,所述内衬套的侧壁与所述圆柱凹槽的槽壁相贴合,其上端通过压板压紧于所述圆柱凹槽内;
所述内衬套上开设有球形孔、选挡臂避让孔和换挡臂避让孔,所述换挡旋转组件的球头转动安装于所述球形孔内,所述换挡旋转组件的换挡臂由内至外依次穿过所述换挡臂避让孔和所述换挡臂过孔,所述换挡旋转组件的选挡臂由内至外依次穿过所述选挡臂避让孔和所述选挡臂过孔。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卡槽和卡接于所述卡槽内的凸起,所述凸起设置于所述底座和所述内衬套两者中的一者,所述卡槽开设于两者中的另一者上。
可选地,所述凸起设置于所述内衬套上,所述卡槽开设于所述底座之圆柱凹槽的内壁上。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为三组,各所述连接件沿所述圆柱凹槽的周向分布。
可选地,所述内衬套的侧壁还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贯通所述内衬套的侧壁。
可选地,所述内衬套的顶端所在平面与所述底座的安装平面相平齐。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换挡器,所述换挡器为如上所述的换挡器。
本发明所提供的换挡器用于汽车,该换挡器包括底座、内衬套和换挡旋转组件,其中,所述底座上开设有圆柱凹槽、选挡臂过孔和换挡臂过孔,所述内衬套嵌入所述圆柱凹槽内,并通过连接件与所述底座可拆装地连接,所述内衬套的侧壁与所述圆柱凹槽的槽壁相贴合,其上端通过压板压紧于所述圆柱凹槽内;所述内衬套上开设有球形孔、选挡臂避让孔和换挡臂避让孔,所述换挡旋转组件的球头转动安装于所述球形孔内,所述换挡旋转组件的换挡臂由内至外依次穿过所述换挡臂避让孔和所述换挡臂过孔,所述换挡旋转组件的选挡臂由内至外依次穿过所述选挡臂避让孔和所述选挡臂过孔。
这样,底座与内衬套为分体式结构,并通过连接件可拆装地连接,使得底座与内衬套可以分别加工后再行装配,与现有技术相比,降低了底座的开模成本,从而降低了换挡器的加工成本;同时,内衬套的侧壁和圆柱凹槽的槽壁相贴合,二者贴合密切,不存在现有技术中内衬套和底座中间悬空,从而省略了压盖结构。提高了结构合理性,降低了各部件精度要求。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提供的换挡器中,其连接件包括卡槽和卡接于所述卡槽内的凸起,所述凸起设置于所述底座和所述内衬套两者中的一者,所述卡槽开设于两者中的另一者上;这样,通过卡接的方式实现内衬套与底座的可拆装连接,结构较为简单,且操作方便,从而提高了操作便利性。
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提供的换挡器中,其内衬套的顶端所在平面与底座的安装平面相平齐,则压板可设计为规则的板状形状,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加工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6036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