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平面导体连接处的填充件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61519.6 | 申请日: | 2015-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618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何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亮 |
主分类号: | H01R4/30 | 分类号: | H01R4/30;H01R4/4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一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0 | 代理人: | 刘兴耿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平面 导体 连接 填充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平面导体连接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平面导体连接处的填充件。
背景技术
平面导体在水利工程和电力系统运用非常广泛,其完好的接头和附件对机电设备安全、经济、可靠运行和供电安全是非常重要的。设计良好、施工合理的平面导体接头,经实际运行证明,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长期使用的。但平面导体由于载流强,电流密度大,对导体连接质量要求就更为严格。现常见平面导体连接方式多为通过接线端子连接,如图1所示,利用螺丝2锁紧两端平面导体的接线端子1。但因螺母旋进受力不均匀,接线端子翘起,而使接线端子之间的接触面有缝隙,导致放电,存在击穿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平面导体连接处的填充件,其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有效解决接线端子之间接触面缝隙的问题,增加平面导体连接的安全性的特点。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平面导体连接处的填充件,包括主体,主体包括填充体,填充体的正反表面设有多个凸起,所述凸起为空心结构,填充体中部开设有通孔,填充体和凸起均由金属材料制成。
其中,填充体的厚度为0.1-3mm。填充体的厚度小于0.1mm,填充体容易产生褶皱;填充体的厚度大于3mm时,会占用过宽的位置,对连接的螺母产生额外的负担。
其中,凸起底部宽度为1-10mm。凸起底部宽度为1-10mm,则凸起较小,可分散多个点调节接线端子的微小部位,并增加接线端子与凸起的接触面积,减小电阻。
其中,凸起的高度为0.1-8mm。根据实际考察发现,接线端子的翘起高度为0.1-5mm,高度为0.1-8mm的凸起可以产生0-8mm的缓冲空间,当接线端子翘起时,凸起随着接线端子的翘起而轻微弹出,使接线端子与凸起紧密接触,并且不会对接线端子产生过大的反冲力;实验还表明,当凸起高度大于8mm时,凸起会对接线端子产生过大的反作用力,增加接线端子翘起更高的可能性。
其中,凸起的凸起高度在同一水平面上。如此,接线端子可以水平压在凸起上,避免凸起受力不均匀而产生新的翘起。
其中,凸起呈立体梯形或球冠形或弧面结构。如此,可增加凸起与接线端子的接触面积,减小凸起与接线端子之间的电阻,从而减小电能损耗;另外,梯形或球冠形或弧面的侧边为非直角结构,可很好的分散接线端子下压的压力,减小接线端子下压力对凸起的直接压力,使凸起不易损坏,延长使用寿命。
其中,凸起均匀分布于填充体的正面和反面。
其中,凸起与填充体一体成型。如此,可减小凸起与填充体对错裂开的可能性。
其中,填充体为金属丝或金属条的编织网,凸起为金属丝或金属条的交点。
其中,金属为铜或铝或银或导电金属的复合材料。银、铜和铝均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且延展性佳,所制成的凸起具有很好的弹性,适用于本发明,金属填充体也可以是两面不同金属的板,例如铜铝复合板,可以方便应用于铜板与铝板搭接的部位间隙填充,达到减小接触面及铜铝直接搭接的功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使用时,将本发明夹在两块接线端子之间,接线端子的通孔与本发明的通孔对准,用螺母锁紧,由于填充体上设有凸起,空心结构的金属凸起具有一定的弹性,对接线端子的翘起起到缓冲的作用,接线端子翘起时,凸起随着接线端子的翘起微微弹起,使接线端子与凸起保持紧密接触,有效解决接线端子之间接触面缝隙的问题,保持了电流正常传输,从而避免了接线端子缝隙而导致放电和击穿的安全隐患;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并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采用连接端子连接平面导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平面导体连接处的填充件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平面导体连接处的填充件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侧视截面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平面导体连接处的填充件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亮,未经何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6151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锂电池正极材料高纯锰酸锂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型电力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