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功能听力计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63217.2 | 申请日: | 2015-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668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7 |
发明(设计)人: | 谢清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麦力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12 | 分类号: | A61B5/12 |
代理公司: | 广州天河恒华智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9 | 代理人: | 姜宗华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大***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听力 及其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耳科医疗器械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听力计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以及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加剧,听力疾病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疾病,临床上将听力障碍分为两类:传导性耳聋和神经性(感音性)耳聋。传导性耳聋是指外耳道至中耳的“鼓膜-听骨链”系统损害引起的听力下降;神经性耳聋属于感音器病变,是指内耳中的耳蜗或听神经至听觉中枢有关的神经传导径路损害,导致听力减退或消失,也称为感音性耳聋。前者声波还可由颅骨通过骨传导传至内耳引起感觉,后者因神经损害,听力均减弱或丧失。
听力计是用于听力功能测试用的声学仪器,主要用于临床、科研等。目前市面上最常见的听力计,大都结构相对简单,功能也相对单一,往往无法满足对更多的测试信号或信号组合的测试需求,而且测试精确度也较低。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在不同场景下,针对不同听力信号,满足多种功能测试需求的听力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听力计及其使用方法,能够满足针对多种情形下的听力测试需求,并且具有较好的测试精确度。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听力计使用方法,包括步骤:
控制器根据预设的规则,启动对应的查询模式;
根据所述查询模式,调取所述查询模式对应的参数;
根据所述参数,控制器产生对应的驱动信号;
根据所述驱动信号,驱动对应的电路运行。
优选地,所述查询模式包括音频检测模式、语言听力检测模式、特殊检测模式。
优选地,所述参数包括信号频率、信号强度。
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听力计,包括:
控制器、启动模块、查询模块和驱动电路;
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听力计的运行;
所述启动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规则,启动相对应的查询模块;
所述查询模块用于提供听力计检测功能;
所述控制器通过驱动电路分别与所述启动模块、查询模块连接。
优选地,所述查询模块包括:音频检测单元、语言听力检测单元、特殊检测单元;
其中,
所述音频检测单元针对气导耳机和骨导耳机,提供包括左耳刺激声与右耳掩蔽噪声或左耳掩蔽噪声与右耳刺激声。
所述语言听力检测单元提供包括单耳语音信号、单耳语音信号与对侧掩蔽噪声、单耳混合输入信号、双耳输入不同语音信号、双耳掩蔽噪声。
所述特殊检测单元用于提供SISI检测、ABLE检测、STENGER检测、HIS检测。
优选地,所述听力计包括:
音频发生器和音频驱动电路;
所述音频发生器通过所述音频驱动电路与控制器连接,所述音频发生器用于激励气导耳机和骨导耳机。
优选地,所述控制器包括:
刺激声信号产生单元;
所述刺激声信号产生单元用于产生刺激声信号,处理算法,实现与外部电路数据交互。
优选地,所述听力计包括:
耳机驱动电路;
所述耳机驱动电路用于将所述音频发生器产生的信号传输至耳机。
优选地,所述听力计包括:
监听器和监听器驱动电路;
所述监听器通过所述监听器驱动电路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优选地,所述听力计包括:
显示器和键盘;
所述显示器与所述控制器通过显示器驱动电路连接;
所述键盘与所述控制器通过键盘驱动电路连接。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听力计,通过将各种测试功能单元或模块进行组合设置,能够满足针对多种情形下的听力测试需求;同时,通过控制器设置一定的规则,并通过调取相对应查询模块中的检测单元,根据查询模块对应的参数控制器发出控制信号,并选择对应的电路进行控制实现运行,从而实现较好的测试精确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多功能听力计使用方法的一个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多功能听力计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多功能听力计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听力计及其使用方法,能够实现针对不同情形下的听力测试需求;同时,实现较好的测试精确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麦力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麦力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6321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