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由泳训练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764965.2 | 申请日: | 2015-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1313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3 |
发明(设计)人: | 仇耀宗;路通;党志高;梁闯;于清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3B69/10 | 分类号: | A63B69/10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21200 | 代理人: | 侯明远,温福雪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由泳 训练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体育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由泳泳姿陆上训练器械。
背景技术
自由泳的臂部动作是推动身体前进的主要动力。一个周期可以分为入水、抱水、划水、出水和空中移臂五个不可分割的阶段。其基本过程简要叙述如下:
1.入水:完成空中移臂后,手在控制下自然放松入水。入水时手指自然伸直并拢,大臂旋转使肘关节抬高处于最高点,使手指首先触水,然后是小臂,最后是大臂自然插入水中。
2.抱水:臂入水后,在向下方插入的过程中,手掌从向斜外下方转向斜内后方并开始屈腕、屈肘,肘高于手。抱水结束,手掌已经接近对水,肘关节屈至150゜左右,为划水做准备。
3.划水:进入拉水阶段,这时要保持抬肘,并使大臂内旋。同时继续屈肘,使手的动作迅速赶上身体的前进速度。大臂在保持内旋姿势,带动小臂,用力向后推水。整个划水动作,手的轨迹始于肩前,继之到腹下,最后到大腿旁,呈S形。
4.出水:划水结束时,掌心转向大腿,出水时小指向上,手臂放松,微屈肘。由上臂带动,肘部向外上方提拉带前臂和手出水面,掌心转向后上方。
5.空中移臂:紧接出水不停顿地进入空中移臂,移臂时,肘高于手。自由泳的腿部动作:
自由泳腿部动作虽有一定的推进力,但主要起平衡作用,保持身体的稳定和协调双臂做有力地划水。要求两腿自然并拢,脚稍内旋,踝关节关松,以髋关节为轴,由大腿带动小腿和脚掌,两腿交替做拍打动作,两脚尖上下最大幅度约30~40厘米,膝关节最大屈度约为160°。
联动动作:
联动动作主要包括左右手和手脚的配合。左右手要保持相对位置的稳定,确保任何时刻基本都有着一支手臂为身体提供推进力。手脚的配合要维持频率比、节奏稳定,使身体保持平衡。
对于前后手脚的配合,初学者一般者采4:2:1的节奏,即呼吸一次、臂划两次、腿打4次,这种配合方法易保持平衡和协调掌握自由泳技术。
目前,学习正确的自由泳泳姿通常通过动作分解来进行,而到了水中,需要各个动作的连贯配合,对于初学者是个很大的挑战。更有甚者,对于水比较畏惧,一下水就四肢僵硬,忘了动作或者连贯不起来,时间一长,对于下水更加害怕。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有效的陆上训练自由泳泳姿的器械。
一种自由泳训练器,包括手部部分、胸部部分和腿部部分;
自由泳训练器整体固定在底面固定板36上;
手部部分:自由泳训练器具有两个手部部分,位于底面固定板36前端;四个梯形的第三手部板28分为前后两组固定于底面固定板36上,每组第三手部板28间通过内嵌条8固定;长方形的第二手部板26固定于四个第三手部板28上;长方形的第四手部板35固定于四个第三手部板28中间,第四手部板35的面积小于四个第三手部板28所形成的空间;两直线滑轨轨道25分别固定在第二手部板26两端,直线滑轨轨道25设置有直线滑轨滑块24;直线滑轨滑块24与长方形的第一手部板23两端固定连接;第一手部板23、第二手部板26、第四手部板35与底面固定板36相互平行;两杆架垫片22固定于第一手部板23一端,凸台轴承座20固定在杆架垫片22上,第二轴21穿过凸台轴承座20;曲柄摇杆机构摇杆14与凸台轴承座20同轴,曲柄摇杆机构连杆15和曲柄摇杆机构摇杆14通过销轴16铰接,曲柄摇杆机构连杆15上设有档位手柄13,曲柄摇杆机构连杆15的下端与曲柄摇杆机构曲柄9的上端铰接;曲柄摇杆机构曲柄9下端和第三齿轮12同轴,通过第一轴10固定在第一手部板23上,第一轴10上装有轴用弹性挡圈11;第三齿轮12、第四齿轮17、第二齿轮7和第一齿轮5从上而下依次啮合(见图3),第四齿轮17位于第二手部板26上,圆柱凸轮6与第二齿轮7同轴转动,转动过程中,拨杆18穿过第二手部板26,拨杆18上端通过拨杆固定块19固定在第一手部板23上,拨杆18下端带动线轴承37在圆柱凸轮6表面的不规则滑槽内滑动,拨杆固定块(19)带动第一手部板23,即带动直线滑轨滑块24沿着直线滑轨轨道25滑动。
胸部部分:胸部部分位于两手部部分中间,两块上下胸部板27通过两组梯形板支撑,下方的胸部板27上表面的四个角与上方的胸部板27的四个角通过弹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649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