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促进菌筒尽快出菇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65621.3 | 申请日: | 2015-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937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16 |
发明(设计)人: | 黄福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福忠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A01N31/02;A01P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36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促进 尽快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食用菌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可促进菌筒尽快出菇的方法。
技术背景
传统食用菌生产种植的方法及流程是:试管母种→制备原种→制备栽培种→选择原料→原料处理→装袋→高压或常压灭菌→接入栽培种→培养菌丝→出菇管理。传统的食用菌生产种植过程用程序多且繁琐,从试管种到栽培种的制备及到最后培养至出菇,特别是在出菇环节,菌筒接种后到菌丝长满袋,出菇时主要是由温度环境来左右其出菇快与慢。这种现象会影响商品菇上市,更会影响经济效益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全新的一种可促进菌筒尽快出菇的方法。具体包括:将发好菌丝的菌筒采用打孔方式进行开口,接着喷施生长素,同时控制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及通风。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可促进菌筒尽快出菇的方法,技术方案中在于方法步骤如下:
1、菌筒打孔:将发好菌丝的菌筒按照事先规划好的出菇模式在出菇场地内摆好,然后往菌筒上采用打孔方式进行开口,即在菌筒两端袋口的中上部位,对称扎两个深2厘米、直径0.5至1厘米的圆洞。
2、喷施生长素:菌筒开口后4至5天喷50至60毫克每升的三十烷醇1至2次。
3、环境控制:将沾水地膜覆盖于菌筒上,环境湿度增加到百分之85左右,散射光达到500至800勒克斯,增加菇棚内通风次数和时间,每天通风2至3次,每次0.5至1小时,白天温度控制在15摄氏度至18摄氏度,夜晚温度控制在2摄氏度至7摄氏度,温差刺激10至15天。
本发明既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所提出促进菌筒尽快出菇的方法措施独特,生产工艺简单、容易实施。
2、通过实施本发明,将发好菌丝的菌筒采用打孔方式进行开口,接着喷施生长素,同时控制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及通风。特别是通过温差刺激10至15天。使菌丝收到刺激,并尽快扭结转化成为子实体。在转化过程中,在生长素的作用下,子实体不但转化快,产量也大幅度提高。
3、通过实施本发明,能有利于控制商品菇上市,抢占商机,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
4、本发明的应用,有利于食用菌生产工厂化,集约化、规模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方法进一步说明。
一种可促进菌筒尽快出菇的方法,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1、菌筒打孔:将发好菌丝的菌筒按照事先规划好的出菇模式在出菇场地内摆好,然后往菌筒上采用打孔方式进行开口,即在菌筒两端袋口的中上部位,对称扎两个深2厘米、直径0.5至1厘米的圆洞。
2、喷施生长素:菌筒开口后4至5天喷50至60毫克每升的三十烷醇1至2次。
3、环境控制:将沾水地膜覆盖于菌筒上,环境湿度增加到百分之85左右,散射光达到500至800勒克斯,增加菇棚内通风次数和时间,每天通风2至3次,每次0.5至1小时,白天温度控制在15摄氏度至18摄氏度,夜晚温度控制在2摄氏度至7摄氏度,温差刺激10至15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福忠,未经黄福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656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