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工海藻礁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768160.5 申请日: 2015-11-12
公开(公告)号: CN105284687A 公开(公告)日: 2016-02-03
发明(设计)人: 田阔;冈本峰雄;水柏年;潘玉英;高天翔;韩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海洋学院
主分类号: A01K61/00 分类号: A01K61/00;A01G33/00
代理公司: 绍兴市越兴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0 代理人: 蒋卫东
地址: 316022 浙江省***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人工 海藻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人工海藻礁领域,特指一种人工海藻礁。

背景技术

海藻场是一种由大型海藻群落支撑的典型近岸栖息地,其作为沿岸海域的基础生产者拥有较高的生产力,年间的有机物生产量为1~8kg/m2与热带雨林相当。还是海洋生物的栖息,摄食,产卵等场地;同时还具有水质净化,稳定底质防止海岸侵蚀等作用,因此海藻场是维持岩相海岸和岛礁生态系统稳定和生物多样性的关键生境。

近年,随着人类开发海洋活动加剧及全球海况变化,海藻场出现了急剧退化的现象。现有的海藻场修复技术主要分为两大类:

1、新着生面的创造,如投石,岩礁爆破和藻礁设置等。新着生面的创出属于被动型着生,投石和藻礁设置时机和海藻游动孢子(生殖细胞)的放出时机较难吻合,目标藻体的着生效率较低;其次,现有的海藻礁多为水泥制成,遇水后会释放出碱性物质影响游动孢子体的活性;因此,使用前需要进行前处理。岩礁爆破存在使用寿命的问题,一般通过水下爆破创出的着生面在使用4~6年后,会有大量的珊瑚藻和一年生小型藻类占据着生面导致大型多年生藻类的孢子体无法附着。如果要进行海藻场修复,还需要再爆破,环境压力较大。

2、苗绳的移植,如苗绳移植,种苗袋设置等。苗绳的移植虽能保证大量的目标藻体的移植,但随着藻体的生长,海藻在海浪的作用下左右晃动,容易发生脱落。种苗袋的设置,虽然可以提供大量的游动孢子体(生殖细胞),但附着量还有待提高。

同时,在现有的海藻场造成技术中,对修复再生后的海藻场的后续维护及可持续化管理还比较缺乏。

因此,本发明人对此做进一步研究,研发出一种人工海藻礁,本案由此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工海藻礁,开发的海藻礁主要用作海藻场修复、再生使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人工海藻礁,包括若干块状结构的着生板,所述着生板两侧设置有凸起的间隔部,所述间隔部上开设有连接固定孔,海藻生殖细胞附着时,着生板通过连接固定孔串接在一起形成单元构造。

进一步,所述着生板用不锈钢丝或竹签通过连接固定孔进行连接,固定时,在岩礁上开孔用钢钉将不锈钢钉进行固定。

进一步,所述着生板由钢铁生产中所产生的废弃炉渣与铝铁渣混合冲压成型,经过2000℃以上高温酸化处理制成烧制而成,材料中的氧化铁与铝发生铝热反应放出大量热量,导致材料中的不纯物质气化,表面形成3~10微米的细孔,有利于海藻游动孢子体的附着及生育。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材质性状稳定,与通常的水泥制礁体相比,不会释放碱性物质影响游动孢子体的活性,环境融合性好;因小型轻量化,在移植固定作业时,与大型投礁相比,只需两名潜水员即可,作业成本较低。先期的藻苗附着可在陆上水槽完成,根据种苗的生长节奏可以适当调整海藻礁的配置密度,延长陆上培育时间,这样海藻礁的移植时间也可以根据海况自由选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示意图;

图2是着生板的示意图。

标号说明

着生板1,间隔部2,连接固定孔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所示,本发明揭示的一种人工海藻礁,包括若干块状结构的着生板1,所述着生板1两侧设置有凸起的间隔部2,所述间隔部2上开设有连接固定孔3,着生板1通过连接固定孔3串接在一起形成单元构造,可以将着生板1串成若干串后,再固定于工程塑料制成的网板上,成板块投入海藻苗的附着使用上。

着生板1主要作用是海藻的着生(4*3cm);间隔部2的作用是在密集配置时保证一定的间隔空间有利于海藻生长,同时,保证海藻礁间有一定的水流通过,有利于海藻生长;连接固定孔3主要用于密集配置时海藻礁间的链接及海域移植时的固定(3mm)。链接时,用不锈钢丝或是竹签通过孔径进行连接;固定时,用不锈钢钉在岩礁上开孔进行固定。海藻礁具有小型轻量化特点,因此可以在水槽大量密集配置,采用陆上水槽着生,可以解决藻礁的被动着生问题。该礁体在使用时,先在陆上水槽着生,在获得由大量目标藻体附着后,再向海域移植固定,对于消失的海藻,可定期追加移植,进行后期的管理维护。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学院,未经浙江海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6816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