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杂梁柱节点核心区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70616.1 | 申请日: | 2015-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325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7 |
发明(设计)人: | 徐仁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仁贵 |
主分类号: | E04G21/00 | 分类号: | E04G21/00;E04G21/12;E04G21/14;E04B1/58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富邦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014 | 代理人: | 蔡志勇;邵长松 |
地址: | 226600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杂 梁柱 节点 核心区 施工 方法 | ||
1.一种复杂梁柱节点核心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钢结构深化图、预应力深化图和结构梁图、柱图进行综合深化放样,利用计算机对节点进行三维建模和平面放样,核对各构件间的空间关系,判断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如果不满足,则将细部节点相互矛盾的地方或图纸本身存在的问题反馈至设计院各专业重新审核并相应的做出设计调整;如果满足,则进入下一步骤;
B、按照1:1比例进行深化放样,在国家规范及行业标准容许的前提下采用钢筋弯折、钢筋代换、梁截面加腋、机械锚固、降低梁顶标高和变径套筒的使用对原有图纸中的钢筋排布、锚固及焊接形式、搭筋板位置、穿筋孔数量及位置进行核对并深化放样,避让型钢翼缘和预应力波纹管,并反映在三维建模模型中,进一步核对各构件的空间关系;
C、制作节点处梁上部筋放样图、节点处梁下部筋放样图和节点处剖面图,由设计单位进行审核批准;
D、根据设计单位进行审核批准的节点处梁上部筋放样图,节点处梁下部筋放样图和节点处剖面图进行钢筋下料控制、钢结构控制、预应力控制和施工工序控制;其中钢筋下料控制、钢结构控制、预应力控制和施工工序控制采用先钢筋后截面的优化原则,对于支座两侧不同配筋值的上部钢筋,选用直径相同的钢筋,使其贯通支座,避免在支座分别锚固;当梁钢筋无法满足贯通节点的条件时,选择在节点核心区进行锚固;当梁钢筋无法满足贯通节点及锚固的条件时,选择将钢筋焊接与型钢搭筋板;
E、通过隐蔽验收,进行混凝土浇筑和养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杂梁柱节点核心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筋代换是将直径小、根数多的钢筋代换为直径大的同级别钢筋,以减少钢筋根数和钢筋排数,便于钢筋贯通连接或锚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杂梁柱节点核心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筋弯折是将需弯折钢筋的角度整理并制作下料单进行分包加工下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杂梁柱节点核心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梁截面加腋是在梁截面宽度加大100mm—200mm对机电、建筑、精装或结构各专业无直接影响的情况下,采用梁边部受力钢筋绕过型钢柱贯通或直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杂梁柱节点核心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降低梁顶标高是在存在5条梁以上、多排钢筋或预应力波纹管导致浇筑完成后板面超高的复杂节点的情况下将梁顶标高降低30mm—50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杂梁柱节点核心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施工工序控制包括对含有型钢柱、型钢梁、预应力及混凝土结构的复杂节点的施工顺序进行明确,施工工序具体为:型钢柱吊装→安装柱净高范围的箍筋→连接板穿孔→安装部分柱钢筋施工梁底模板支设→梁底部钢筋施工→吊装型钢梁→焊接型钢梁→梁面筋施工梁箍筋安装→剩余柱纵筋施工→核心区柱箍筋施工→预应力钢绞线波纹管定位→柱托、柱帽钢筋施工→隐蔽验收→梁侧模封闭→混凝土浇筑、养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杂梁柱节点核心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型钢柱吊装前对地脚螺栓的位置及标高进行复核,每节型钢柱吊装完成后利用水准仪在型钢柱上标明结构一米线,利用钢尺复核连接板位置是否正确;利用结构一米线用钢尺复核型钢柱上与型钢梁的连接牛腿标高是否正确,复核无误后进行型钢梁的安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杂梁柱节点核心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型钢构件现场开孔或扩孔时,型钢腹板开孔截面损失率控制在25%以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杂梁柱节点核心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预应力施工阶段利用钢尺控制梁跨中部分的波纹管曲线定位,同时加强节点处的定位检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复杂梁柱节点核心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混凝土浇筑阶段对于含有多梁、多排钢筋、型钢构件或预应力构件以至于核心区钢筋密集的复杂节点,采用细石混凝土进行浇筑,规范振捣,以保证节点核心区的混凝土浇筑密实;在节点处采用加密定标高钢片间距的方式进行控制,距节点1m处四周每边不少于一个定标高钢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仁贵,未经徐仁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7061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轮式多功能一体水泥浇注泵车
- 下一篇:发泡陶瓷保温一体化石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