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暴露(010)晶面的超薄钛酸纳米带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70654.7 | 申请日: | 2015-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473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24 |
发明(设计)人: | 赵才贤;陈烽;罗和安;颜德健;夏珺 | 申请(专利权)人: | 湘潭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G23/00 | 分类号: | C01G23/00;B82Y30/00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43114 | 代理人: | 魏娟 |
地址: | 411105***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暴露 010 超薄 纳米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暴露(010)晶面的钛酸纳米带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纳米钛酸可用作化纤消光剂,海水吸附剂,化学合成催化剂,印染工业媒染剂,作为原材料制备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等等,其用途非常广泛。
一维纳米带由于不仅具有纳米材料的储多优良特性,同时也具有比零维纳米粒子更容易回收、更好的可操控性等优点,自2001年王中林教授报道氧化锌纳米带以来,一维带状材料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具有成本低廉、产品纯度高、操作简单、可重性好等优势,水热法是制备一维钛酸纳米材料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将二氧化钛与碱溶液混合进行水热反应制备钛酸钠,再经酸洗(质子交换)等步骤,可方便地制备出一维钛酸纳米材料如纳米管,纳米线、纳米带等。产物形貌取决于水热反应温度。一般来说,在较低的水热反应温度下(<170℃),制备的产物为钛酸纳米管;而在较高的水热温度下(>180℃),才能制备出钛酸纳米带、纳米线等(CatalysisTody,2014,225:34;J.Mater.Chem.,2010:5993)。但是,采用该方法制备钛酸纳米带也存在一些问题:1.制备出的钛酸纳米带的厚度通常大都在20~50nm,宽度约为50~200nm,从而导致钛酸纳米带的比表面积较小,不利于催化活性的提高(J.Mater.Chem.,2010:5993),由于其较大的厚度及宽度也同时意味着其具有较大的两端面积,在对于长度一定的钛酸纳米带而言,会直接影响活性晶面的暴露比例;2.较高的水热反应温度,势必会导致水热反应体系的压力增大,从而对水热反应釜要求更为苛刻,增大了反应的危险性,这对钛酸纳米带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是非常不利的;3.钛酸纳米带的暴露晶面不可控。理论和实验研究表明:异相催化的反应速率与催化剂及载体的暴露晶面有关,高表面自由能(010)晶面比热力学稳定的(101)晶面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但是,由于表面自由能越高的晶体,在晶体生长过程中越不稳定,因此如何制备暴露(010)晶面的钛酸纳米带是一大挑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薄的暴露(010)晶面的钛酸纳米带。
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暴露(010)晶面的超薄钛酸纳米带的制备方法,不仅降低了钛酸纳米带的制备温度,有效降低了生产能耗和生产成本;同时,所制备的钛酸纳米带具有更小的厚度及宽度,并且主要暴露(010)晶面。。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的:一种暴露(010)晶面的超薄钛酸纳米带,该超薄钛酸纳米带的厚度为2~5nm,宽10~30nm,所述的钛酸纳米带基本面暴露的晶面为(010)晶面;所述钛酸纳米带为六面体,钛酸纳米带基本面为六面体中的两个最大面。
一种暴露(101)晶面的超薄钛酸纳米带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过程:水热反应、醇辅助自组装反应、水洗和干燥;
所述水热反应过程为:将纳米二氧化钛与强碱溶液加入水热反应釜中,在120~170℃下水热反应;所述醇辅助自组装反应过程为:用含醇的无机酸水溶液与水热反应产物反应。
本发明特别优选的水热反应温度为120~150℃。
所述醇为碳原子数为1~22的脂肪醇(CnH2n+2O或CnH2nO,n=1-22)、碳原子数为6~20的芳香醇(CmH2m-4O或CmH2m-10O,n=1-22)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醇与纳米二氧化钛的摩尔比为0.1:1~10:1,优选0.5:1~5:1。
所述的水热反应时间为6~72小时。
所述水洗过程为:用去离子水将醇辅助自组装反应的产物洗涤至pH=3~7,优选pH=5.5~7。
所述干燥过程为:将水洗后产物在40~150℃烘干。
所述强碱为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或它们的混合物。其水溶液的浓度为1~20摩尔/升,优选5~12摩尔/升。
所述无机酸溶液是盐酸或硝酸。其浓度为0.01~10.00摩尔/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湘潭大学,未经湘潭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7065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