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苯乙烯废气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770683.3 | 申请日: | 2015-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2759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宫中昊;于辉;佟晓慧;单晓雯;尹树孟;牟小冬;张卫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诺诚化学品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邵朋程 |
地址: | 26607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苯乙烯 废气 处理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苯乙烯废气处理装置,包括吸收塔,在吸收塔的内部设置有填料层,所述吸收塔的底部连接有苯乙烯废气输入管道,在废气输入管道上设置有高压引风机,所述吸收塔的顶部连接有尾气排放管道,在吸收塔的下方设置有吸收液贮槽,吸收塔的底部与吸收液贮槽连通,吸收液贮槽通过吸收液循环管道连接吸收塔的顶部,在吸收液循环管道上设置有循环泵。本发明采用高锰酸钾溶液喷淋吸收苯乙烯的方式,能够同时处理炼化企业的苯乙烯物料在公路装车、码头装船以及储罐呼吸等多种场所产生的含苯乙烯废气,具有较高的处理效率,同时流程简单、占地面积小、能耗低,能够达到国家最新环保标准对苯乙烯排放限值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苯乙烯废气处理装置,用于处理炼化企业的苯乙烯物料在公路装车、码头装船以及储罐呼吸过程中产生的含苯乙烯废气。
背景技术
苯乙烯是塑胶生产等行业的重要化工单体,其应用范围和用量越来越大。炼化企业在苯乙烯的公路装车、码头装船及罐区储罐的呼吸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含苯乙烯废气,这些含苯乙烯废气的排出对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都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国家最新颁发的GB 31571《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规定,废气中苯乙烯排放限值为50mg/m
实用新型专利CN201520185793.9涉及一种苯乙烯回收系统,通过设置冷凝器来对尾气进行液化以方便对苯乙烯进行分离,液化后的尾气收集在脱气收集槽中,待收集到一定的量后再将液化尾气通入油水分离器中,实现苯乙烯与水分离,并实现苯乙烯的提纯,分离后的苯乙烯被通入收集罐中进行储存。该实用新型涉及的苯乙烯处理系统,专门用于回收脱气釜内流出的尾气中的苯乙烯,适用范围有限,且流程较为复杂。
发明专利CN201210028722.9公开了一种由改性海泡石吸附苯乙烯废气的方法,吸附塔中的改性海泡石在0~80℃可吸附含有苯乙烯的恶臭废气,吸附饱和的改性海泡石在150~350℃原位脱附苯乙烯,高浓度的苯乙烯冷凝回收,海泡石再生后循环利用。但该方法改性泡石的制备较为复杂,且其脱附温度较高,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除了上述专利公开的苯乙烯废气处理方法之外,目前苯乙烯废气的处理方法主要有冷凝法和吸附法。冷凝法可直接回收液态苯乙烯,但冷凝法达到环保标准需要降到很低的温度,能耗较高,且装置配置复杂,维护困难。吸附法处理苯乙烯废气大多采用活性炭吸附剂,但苯乙烯具有易聚合、聚合热效应和吸附热效应较大的问题,因此长期使用活性炭吸附易造成活性炭失活无法再生并有火灾风险。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苯乙烯废气处理装置。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苯乙烯废气处理装置,包括吸收塔,在吸收塔的内部设置有填料层,所述吸收塔的底部连接有苯乙烯废气输入管道,在废气输入管道上设置有高压引风机,所述吸收塔的顶部连接有尾气排放管道,在吸收塔的下方设置有吸收液贮槽,吸收塔的底部与吸收液贮槽连通,吸收液贮槽通过吸收液循环管道连接吸收塔的顶部,在吸收液循环管道上设置有循环泵。
优选的,在废气输入管道上设置有入口苯乙烯浓度分析仪和入口流量计,在尾气排放管道上设置有出口苯乙烯浓度分析仪和出口流量计。
优选的,所述入口苯乙烯浓度分析仪、入口流量计、出口苯乙烯浓度分析仪和出口流量计均与控制装置连接,所述控制装置还与用于为吸收液贮槽补加高锰酸钾和氢氧化钠的加药装置连接。
优选的,所述吸收液贮槽的底部通过废水排出管道与旋流器连接,在废水排出管道上设置有污泥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诺诚化学品安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诺诚化学品安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7068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