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GC-MS联用技术评价6-BA对川西云杉愈伤组织发育影响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72154.7 | 申请日: | 2015-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723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2 |
发明(设计)人: | 王军辉;夏燕;景丹龙;李青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0/88 | 分类号: | G01N30/88;A01H4/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文君 |
地址: | 10009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gc ms 联用 技术 评价 ba 云杉 组织 发育 影响 方法 | ||
1.GC-MS联用技术评价6-BA对川西云杉愈伤组织发育影响的方 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用不同浓度6-BA培养基对川西云 杉愈伤组织进行继代培养,愈伤组织代谢组的萃取、干燥和衍生化, GC-MS检测,代谢组数据处理和标记代谢物的筛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继代培养方法为: 将川西云杉的愈伤组织分别转接到1/2LM+10μM2,4-D+5μM 6-BA+0.2%植物凝胶,1/2LM+10μM2,4-D+3.6μM6-BA+0.2%植物 凝胶和1/2LM+10μM2,4-D+2.5μM6-BA+0.2%植物凝胶的培养基中 培养,每14d继代一次,培养3个月后,得到三种浓度6-BA处理的川 西云杉愈伤组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用三种浓度6-BA 处理3个月后的川西云杉愈伤组织,在转接继代培养后第7天,用无菌 镊子从培养基上挑取,置于无菌滤纸上,吸取愈伤组织上的植物凝胶; 将100±0.5mg组织样品称重后,置于冻存管里,每个处理重复6次, 放入液氮中速冻2h后,放入-80℃冰箱中保存备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愈伤组织代谢组的 萃取方法为:向保存的100±0.5mg组织样品中加入60μl核糖醇,漩涡 混匀;然后加入0.35mL甲醇,漩涡混匀,将研磨仪频率设定为70Hz 研磨5min,然后于70℃处理10min;接着将样品于4℃,12000rpm离 心10min;取上清,得到川西云杉愈伤组织的代谢组提取液。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真空浓缩器中干 燥川西云杉愈伤组织的代谢组提取液,获得干燥提取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衍生化方法为: 向干燥提取物中加入80μL甲氧胺盐试剂混匀,于37℃孵育2h;接着 向每个样品中加入100μLBSTFA试剂,将混合物于70℃孵育1h;最后 冷却至室温,获得用于GC-MS联用技术检测的川西云杉愈伤组织代谢 组样品;
其中,甲氧胺盐试剂为甲氧胺盐酸盐溶于吡啶中配制成浓度 20mg·mL-1的溶液,BSTFA试剂为BSTFA和1%TCMS按体积比99:1配 制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GC-MS检测使用的 气相色谱仪为Agilent7890A,质谱仪为Pegasus4D;具体检测条件为: 30m×250μm×0.25μmDB-5MS毛细管柱;进样体积1μL;流速1 mL/min;进样口、传输线和离子源温度分别为280℃、250℃和220℃; 以氦气为载气,恒压模式;电离能量-70eV,全扫描模式下扫描范围 m/z20–600,采集速率100谱图/min,溶剂延迟时间492s,色谱柱梯 度升温程序参数如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代谢组数据处理具 体如下:
(1)数据预处理:采用四分位间距法或四分位数极差对数据进 行过滤,以去除噪音数据;使用内标归一法对过滤后的数据进行标准 化处理;
(2)对预处理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后,结合S-plot和loading-plot从复杂的数据中判别出差异表达的标记 代谢物和潜在感兴趣的代谢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差异表达的标 记代谢物包括色氨酸,亮氨酸和丝氨酸。
10.与川西云杉愈伤组织发育能力相关的标记代谢物,其特征在 于,所述标记代谢物包括色氨酸,亮氨酸和丝氨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未经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7215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维注浆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电离吸附富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