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航空发动机对开机匣类零件的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72316.7 | 申请日: | 2015-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283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7 |
发明(设计)人: | 于涛;方国辉;毕富强;薛亮;邢利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3/02 | 分类号: | B23P13/02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 代理人: | 梁焱 |
地址: | 11004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航空发动机 开机 零件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航空发动机零部件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航空发动机对开机匣类零件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现阶段,对开机匣类零件的加工模式仍然停留在“烙饼式”,即通过零件的颠倒加工来保证零件的基准条件,以便后续加工中进行基准转换和尺寸链的计算,从而保证零件的最终设计要求。
传统的对开机匣类零件的加工方法为:划线标记余量→铣端面、结合面→钻工艺孔→将两半零件组装在一起→粗加工内、外型面(留2mm左右型面加工余量)→将零件进行拆分→对零件进行时效热处理→精铣结合面→研磨结合面(至90%贴合)→钻、铰安装孔→再次将两半零件组装在一起→车基准→精加工内、外型面(直到达到设计要求)。
传统的加工方法总共涉及10道车加工工序、21道铣加工工序、7次拆装过程、1次研磨工序以及若干钳修工序,特别是结合面的加工,需要反复加工多次,只有保证结合面的完全贴合,才能保证后续加工工序的顺利进行,而结合面的加工效率及加工质量还是影响零件加工周期的关键因素。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加工方法进行改进,在保证零件加工质量的同时还要最大程度的缩短零件的加工周期。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航空发动机对开机匣类零件的加工方法,保证零件加工质量的同时能够最大程度的缩短零件的加工周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航空发动机对开机匣类零件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铣纵向安装边,直接在零件坯料上将安装边两侧端面、安装边结合面加工至最终形态,再加工安装孔至最终形态,此时完成安装边两侧端面、安装边结合面及安装孔的一站式加工;
步骤二:在零件安装边两侧端面完成最大性能加工后,通过螺钉、螺帽及销钉将呈两半状态的零件组装在一起;
步骤三:通过铣加工方式加工零件基准面;
步骤四:对零件内型面进行精车加工,直至满足设计尺寸要求;
步骤五:对零件外型面进行精铣加工,直至满足设计尺寸要求,再完成孔结构加工,此时完成外型面、孔结构的一站式加工;
步骤六:将呈组装体形态的零件进行拆分,再对零件的加工缺陷进行集中去除。
对零件内型面进行精车加工时,选择一次性将内型面加工完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成功实现对粗加工与精加工的合并,形成了“一站式”加工模式,与传统的“烙饼式”加工模式相比,最大程度的避免了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的装卸和周转,仅在周转时间上就可节省至少48小时,保证零件加工质量的同时还最大程度的缩短了零件的加工周期,对于提升航空发动机的整体生产效率,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某型航空发动机对开机匣类零件结合面处最终形态图;
图2为图1中A-A剖视图;
图中,1—结合面,2—纵向安装边,3—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一种航空发动机对开机匣类零件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铣纵向安装边,直接在零件坯料上将安装边两侧端面、安装边结合面加工至最终形态,再加工安装孔至最终形态,此时完成安装边两侧端面、安装边结合面及安装孔的一站式加工;
步骤二:在零件安装边两侧端面完成最大性能加工后,通过螺钉、螺帽及销钉将呈两半状态的零件组装在一起;和传统加工方法相比,由于直接将安装边两侧端面加工至最终形态,有效避免了螺钉、螺帽的干涉现象,保证了后续加工能够顺利进行;
步骤三:通过铣加工方式加工零件基准面;与传统加工方法相比,将传统的车基准方式更改为铣基准方式,保证了零件的加工与使用的一致性,并且避免了因反复装夹所造成的尺寸公差的流失;
步骤四:对零件内型面进行精车加工,直至满足设计尺寸要求,在车加工设备允许的情况下,优选一次性将内型面加工完成,不但可以保证零件型面的一致性,还可有效满足零件的各项设计公差要求;
步骤五:对零件外型面进行精铣加工,直至满足设计尺寸要求,再完成孔结构加工,此时完成外型面、孔结构的一站式加工,保证了孔结构与零件形体公差的一致性;
步骤六:将呈组装体形态的零件进行拆分,再对零件的加工缺陷进行集中去除,降低零件因多次周转而出现磕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7231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双相不锈钢无缝钢管制备高压气钢瓶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金属锻件缺陷修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