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调室内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10772323.7 | 申请日: | 2015-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0521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0 |
发明(设计)人: | 霍磊;吴剑;黄泽平;李剑波;江松;龙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高设计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0007 | 分类号: | F24F1/0007;F24F13/32 |
代理公司: | 32235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杨林洁 |
地址: | 26610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主体 旋转架 旋转机构 空调室内机 后座 连接座 活动设置 旋转基座 壳体固定连接 空气调节机构 多角度送风 沿圆周方向 径向旋转 配合控制 驱动连接 驱动旋转 旋转移动 壳体 体内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其包括空调主体,所述空调主体具有壳体和设置于壳体内的空气调节机构。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固定于空调主体后方的旋转基座,所述旋转基座具有后座、活动设置于后座内的旋转架、设置在后座和旋转架之间并驱动旋转架沿圆周方向旋转移动的第一旋转机构、活动设置于旋转架内的连接座、连接连接座和旋转架并驱动连接座沿旋转架径向旋转的第二旋转机构。所述连接座和空调主体的壳体固定连接。本发明本空调室内机可通过第一旋转机构和第二旋转机构的配合控制,使得空调主体可以进行全方位的多角度送风调节,进一步满足用户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尤其涉及一种可进行多角度送风调节的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空调用于对室内环境空气进行调节,以使室内空气保持适宜于人的状态。家用空调包括有壁挂式空调和立柜式空调两种,其中壁挂式空调因不占用地面空间而被广泛使用。现有的壁挂式空调的室内机通常包括有一矩型外壳、安装在壳体内的蒸发器、贯流风机等。外壳上侧设置有进风口、下方前侧设置有出风口、后侧设置有固定于墙壁上的固定挂件,并且在出风口内侧设置有导风机构,导风结构包括水平和垂直的导风叶片。该种壁挂式空调通过改变水平或垂直的导风叶片角度来改变出风方向,其导向的效果是有限的。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空调室内机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进行多角度送风调节的空调室内机。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其包括空调主体,所述空调主体具有壳体和设置于壳体内的空气调节机构;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固定于空调主体后方的旋转基座,所述旋转基座具有后座、活动设置于后座内的旋转架、设置在后座和旋转架之间并驱动旋转架沿圆周方向旋转移动的第一旋转机构、活动设置于旋转架内的连接座、连接连接座和旋转架并驱动连接座沿旋转架径向旋转的第二旋转机构;所述连接座和空调主体的壳体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旋转机构包括固定于旋转架上的第一驱动电机、设置于第一驱动电机输出端的驱动齿轮、设置于后座内侧供驱动齿轮在其上移动的导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后座具有安装座及与安装座相配合并沿轴线对旋转架进行限位的固定圈,所述安装座设有安装壁及与安装壁相连接且呈环状设置的环壁,所述导轨设置于环壁内侧且沿圆周方向延伸。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轨为沿环壁圆周方向设置的齿条。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环壁的内径自靠近安装壁一端向前逐渐减小,所述旋转架的周壁也呈环状且自后向前呈渐缩式设计,旋转架的最大外径小于环壁的最大内径、大于固定圈的内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旋转机构包括固定于旋转架上的第二驱动电机和设置于连接座后侧并与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相固定的驱动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旋转架具有环状周壁和连接于周壁前端的前端壁,所述前端壁上设置有一前后贯穿且沿径向延伸的长槽,所述连接座具有突伸出前端壁外侧以连接空调主体的连接部及收容于旋转架内的主体部,所述主体部相邻于长槽沿长度方向相对的两内壁的外壁面呈弧形设置,所述驱动部为设置于主体部后端的轴孔。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体部相邻于长槽沿长度方向相对的两内壁的外壁面具体呈球面设置,所述主体部的中心轴线与长槽的中心重合,并且所述驱动部设置于主体部的中心轴线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空气调节机构包括自后向前设置于壳体内的蒸发器和轴流风机,所述壳体具有位于后侧的进风口和位于前侧的出风口。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呈圆柱状设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高设计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高设计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723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