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刻触摸屏银浆用高分散银粉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772804.8 | 申请日: | 2015-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822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9 |
发明(设计)人: | 杨荣春;毛俊;唐天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常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F9/04 | 分类号: | B22F9/04 |
代理公司: | 昆明今威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15 | 代理人: | 杨宏珍 |
地址: | 650000 云南省昆明市高新技***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刻 触摸屏 银浆用高 分散 银粉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刻触摸屏银浆用高分散银粉的制备方法,属导电金属粉体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触摸屏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多被装于工控计算机、POS机终端等工业或商用设备之中。2007年iPhone手机的推出,成为触控行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苹果公司把一部至少需要20个按键的移动电话,设计得仅需三四个键就能搞定,剩余操作则全部交由触控屏幕完成,除赋予了使用者更加直接、便捷的操作体验之外,还使手机的外形变得更加时尚轻薄,增加了人机直接互动的亲切感,引发消费者的热烈追捧,同时也开启了触摸屏向主流操控界面迈进的征程。
目前,触摸屏应用范围已变得越来越广泛,从工业用途的工厂设备的控制/操作系统、公共信息查询的电子查询设施、商业用途的提款机,到消费性电子的移动电话、PDA、数码相机等都可看到触控屏幕的身影。当然,这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仍是手机。2008年采用触控式屏幕的手机出货量超过1亿部,预计2012年安装触控界面的手机出货量将超过5亿部。而且有迹象表明,触摸屏在消费电子产品中的应用范围正从手机屏幕等小尺寸领域向具有更大屏幕尺寸的笔记本电脑拓展。目前,戴尔、惠普、富士通、华硕等一线笔记本电脑品牌厂商都计划推出具备触摸屏的笔记本电脑或UMPC。DisplaySearch相关的市场研究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触摸屏产值约为35亿美元,到2012年营收将上升至160亿美元,预估2018年营收更将挑战319亿美元,触摸屏市场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诱人。
然而,国内配套触摸屏用的银浆及银粉产品几乎为空白,95%以上都依赖进口。目前,触摸屏银粉按后期施工工艺的不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丝印工艺用银粉,另一种是激光雕刻工艺用银粉。其中,前者因印刷线条宽度高于50微米,因此对银粉性能要求相对较低,而这一类银粉也已经基本实现国产化。第二类银粉应用于激光雕刻工艺,形成线宽在20~30微米之间的银线,极细的线条对银粉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即银粉粒度要足够细,且分散性要好,否则即便仅存在极少量的粗颗粒,也会导致激光雕刻过程中出现雕刻不掉的情况,从而最终降低触摸屏的良品率。也正是因为国产银粉分散性差,粒度分布范围很宽这个原因,使得国产银粉完全不适应激光雕刻工艺的需要。另一方面,随着触摸屏不断向轻、薄、大、高屏占比方向发展,目前使用银浆的触摸屏90%以上都采用激光雕刻工艺,这种工艺的优点是可以实现触摸屏具有更高的有效显示面积(即通常所说的窄边框或者无边框),这也是我国触摸屏银浆及银粉几乎都需要进口的重要原因。
做为全球制造工厂,实现以上产品的国产化具有深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发明正是基于以上现状提出,其目的在于解决银粉的分散性问题,通过一系列工艺方法制备出粒度细,分散性好,粒度分布窄的银粉,其可用于光刻触摸屏的制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最大粒径D100<4微米,能够激光雕刻20~30μm细线,且导电性及其他性能参数优异,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能够实现工业化生产的光刻触摸屏银浆用高分散银粉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光刻触摸屏银浆用高分散银粉的制备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
a.制备还原银粉
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还原银粉,即:准确称取硝酸银8kg,将8kg硝酸银和80升去离子水一起加入反应釜中搅拌溶解,氢氧化钠5kg溶解于5升水中,然后迅速加入反应釜中进行化学反应,反应完成后,再称水合肼1kg加水2升稀释,然后缓慢滴加至反应釜中进行还原反应,滴加时间为40分钟,整个反应过程中,采用向反应溶液中添加冰块的方式保持反应体系温度恒定在35±2℃;反应完成后出料清洗,检测洗液电导率小于20μs/cm之后脱水至含水率小于50%,在真空抽滤设备中用去离子水将银粉清洗干净,得到一次粒子粒径在200nm~500nm的不规则团聚颗粒的成品还原银粉;
b.球磨
将还原银粉、亲水表面改性剂、去离子水、研磨介质按质量比100:0.8:150:600的比例一起投入球磨机,开机以15转/分钟的速度低速分散团聚颗粒10小时;其中:研磨介质为直径1毫米的氧化锆珠,亲水表面改性剂为聚乙二醇、亲水硅油、聚醚中的一种;
c.干燥
球磨结束后先用振动筛将研磨介质与银粉分离,沉淀并去除上清液,然后将装盘后放入鼓风干燥箱中干燥,干燥温度60℃,干燥至含水率小于0.2%后结束干燥;
d.气流分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常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云南常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7280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