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静压支承转台速度对热油携带影响的数值计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773768.7 | 申请日: | 2015-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8824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0 |
发明(设计)人: | 张艳芹;孔祥滨;杨晓冬;郭丽丽;邵俊鹏;戴春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80 黑龙江省哈尔滨***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油 静压支承 油垫 携带 数值计算 支承转台 静压 公式计算 油膜 切削加工过程 发热量 后处理 工况参数 加工效率 数据结果 数值模拟 转台 推导 支承 收敛 验证 加工 应用 | ||
多油垫式静压支承在进行切削加工过程中,随着转台速度的增加,支承油膜的发热量加剧,主要来源于热油携带的影响,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静压支承转台速度对热油携带影响的数值计算方法,目的是提高静压支承的加工效率及加工精度。步骤A、建立多油垫静压支承单个油垫模型及热油携带面。步骤B、将本发明涉及的转速工况参数代入推导出的热油携带方程得出公式计算值。步骤C、确定多油垫式静压支承油膜数值模拟条件。步骤D、进行不同转速下多油垫静压支承热油携带数值计算。步骤E、将计算收敛后的数据结果进行后处理,并与公式计算值对比得出对比曲线图验证此发明方法的有效性。本发明应用于一种静压支承转台速度对热油携带影响的数值计算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静压支承转台速度对热油携带影响的数值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多油垫式静压支承圆导轨由于其结构尺寸很大,多用于重型数控装备制造业中,与普通静压支承比较,在具有普通静压支承的一系列特点外,还具有承载能力强,线速度高,发热量大等特点。随着现代机械工业中的重型装备逐步地走向重载荷、高速度、高效率、高精度、更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液体静压滑动支承定将成为一项有生命力的技术,也成为了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本发明所涉及的多油垫式静压支承在进行切削加工过程中,随着转台速度的增加,支承油膜的发热量加剧,主要来源于热油携带的影响,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静压支承转台速度对热油携带影响的数值计算方法,获取不同转台速度下的静压支承热油携带情况,目的是为了揭示出静压支承的转台速度对热油携带的影响规律,提高静压支承的加工效率及加工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多油垫静压支承加工过程中由于油膜温升过高而限制了转台速度提升的问题,为此而提供了一种静压支承转台速度对热油携带影响的数值计算方法。
一种静压支承转台速度对热油携带影响的数值计算方法按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A、建立多油垫静压支承单个油垫模型及热油携带面如下:
本发明涉及到的多油垫静压支承用在十米双柱立式数控车床上,该车床的最大加工工件直径为10米,转台直径为7.5米,转台重量62吨。采用三维建模软件建立圆导轨中的单个油垫模型如图1所示,并在油膜单个油垫上创建了截面3,命名为face3,此热油携带面位于单个油垫上右侧的封油边与回油槽交接位置处;在油垫上封油边周向左侧又创建了截面2,命名为face2。
步骤B、利用前期推导得出的热油携带计算公式,将本发明涉及的多油垫静压支承结构参数及转速工况参数代入,列出了热油携带情况的理论计算值,包括face3和face2的面流量值及热油携带因子K的值。
步骤C、确定多油垫式静压支承油膜数值模拟条件:
根据静压支承实际运行情况,分别在转速为0.5r/min、1r/min、2r/min、4r/min、8r/min、16r/min、32r/min时,在承载40t工况下进行多油垫静压支承热油流量数值计算。
步骤D、进行不同转速下多油垫静压支承热油携带数值计算。
步骤E、将计算收敛后的数据结果进行后处理,得出了不同转速下的face3和face2的热油流量变化值数值模拟结果曲线,并与推导公式的计算值进行对比得出对比曲线图,通过对比验证此发明的多油垫静压支承热油携带数值计算方法的有效性。
发明效果:
本发明通过提出一种静压支承转台速度对热油携带影响的数值计算方法,获取不同转台速度下的静压支承热油携带情况,并判定出不同转速下的静压支承热油携带因子变化情况,且热油携带系数K模拟值较理论公式计算值偏差在5.15%范围内,误差主要来源于理论计算时对推导公式中模型尺寸的部分简化。本发明的计算方法可以推广到不同结构尺寸的系列静压支承研究中,不仅提高了计算结果的准确度,且计算周期也可提高两倍以上,大大改善了计算效率,实现了多油垫静压支承运行过程中发热问题的有效预测,提高了静压支承的加工效率及加工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7376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