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重组质粒pNZ8048-plnC的构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76514.0 | 申请日: | 2015-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495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24 |
发明(设计)人: | 顾青;郦萍;王小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商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5/74 | 分类号: | C12N15/74;C12N15/66;C12R1/25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2 | 代理人: | 冉国政 |
地址: | 31001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重组 质粒 pnz8048 plnc 构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重组质粒pNZ8048-plnC的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植物乳杆菌广泛存在于人体和动物肠道内、腌制果蔬、腌制肉制品中,能利用葡萄糖发酵代谢生产大量乳酸。除此之外,植物乳杆菌还能在胞外分泌一些具有抗菌活性的细菌素。细菌素能被吸附在指示菌细胞膜上,引起指示菌细胞膜结构改变形成空洞,导致指示菌胞内K+、ATP、氨基酸和磷酸盐等物质外泄而死亡。细菌素具有热稳定、无毒、高效和安全等特点。
植物乳杆菌ZJ316是从健康婴儿粪便中分离筛选得到的一株植物乳杆菌,对该菌的上清发酵液过膜除菌,经排酸、过氧化物以及胰蛋白酶和蛋白酶K等酶处理之后进行抑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经过一系列处理后的发酵上清仍然对指示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效果,并经过全基因组测序,确认植物乳杆菌ZJ316在发酵过程中产细菌素。相比较乳酸链球菌所产的Nisin细菌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呈广谱抑菌而言,植物乳杆菌ZJ316所产的细菌素对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沙门氏菌、李斯特、藤黄微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柠檬色葡萄球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等革兰氏阴性和阳性致病菌具有明显的抗菌作用,具有抗菌广谱性。综上所述,植物乳杆菌ZJ316细菌素在食品、工业、农业和医药等领域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
植物乳杆菌ZJ316细菌素合成基因簇的5个启动子序列非常相似,具有高度保守的-35和-10区(5’-TACGTTAAT-3’),-35区和-10区之间间隔着12bp的距离,研究表明这两个区域的间隔长度对转录效果具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对植物乳杆菌细菌素生物合成的群体感应调节操纵子plnABCD分析,植物乳杆菌ZJ316存在群体感应调控的信号肽基因基因plnc8IF和组氨酸蛋白激膜蛋白酶基因plnB,但是胞内缺乏调控蛋白基因plnC和plnD,因此,我们猜测三种可能性:一是植物乳杆菌ZJ316胞内缺乏调控蛋白,群体感应信号通路中断;二是除文献已报道的调控蛋白基因plnC和plnD外,还存在类似调控功能的未知蛋白PlnX;三是植物乳杆菌ZJ316还存在另外一套细菌素生物合成群体感应调节机制。
本课题针对第一种猜测,通过将克隆有调控基因的重组质粒转化至植物乳杆菌ZJ316胞内,利用载体质粒上的信号肽强转录启动子Pnc8IF表达调控蛋白以弥补群体感应调控蛋白的缺失,搭建完善群体感应调节通路,研究和探讨调控蛋白PlnC和PlnD在植物乳杆菌ZJ316细菌素代谢合成作用调节机制。通过调控蛋白在植物乳杆菌ZJ316胞内表达可以为植物乳杆菌ZJ316细菌素群体感应模式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群体感应系统的开发奠定基础;为植物乳杆菌ZJ316细菌素高产研究提供一种创新思路,在植物乳杆菌ZJ316细菌素的开发和商业运用上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组质粒pNZ8048-plnC的构建方法,以便更好的研究调控蛋白PlnC对植物乳杆菌细菌素的生物代谢的调控机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重组质粒pNZ8048-plnC的构建方法,以植物乳杆菌ZJQ(分类命名:植物乳杆菌,拉丁文学名Lactobacillusplantarum,保藏单位: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单位简称CGMCC,保藏单位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日期:2013年03月29日,保藏编号7391。)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plnC目的基因,将扩增得到的基因片段用PCR产物纯化试剂盒纯化特异性扩增条带,将纯化后的PCR产物和质粒pNZ8048经NcoI和HindIII双酶切后纯化,16℃连接过夜,得到重组质粒pNZ8048-plnC。
所述PCR扩增所用引物为:
上游引物:5'-CATGCCATGGCTGTGTTTCCAATTTATTTATTAGA-3'
下游引物:5'-CCCAAGCTTCTATTTCTTTTTCAATATTTTGT-3'。
所述PCR扩增反应体系为:10×buffer(Mg2+)2μL,2.5mmol/LdNTPMixture1.6μL,10μmol/L上游引物0.8μL,10μmol/L下游引物0.8μL,DNA模板1μL,rTaqDNAPolymerase0.2μL,其余为灭菌超纯水,总体积为20μL;所述PCR扩增反应条件为:95℃预变性5min;进入循环,95℃变性30s,49℃退火50s,72℃延伸50s,31个循环;反应结束后72℃延伸10min,降温至4℃保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商大学,未经浙江工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765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