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富氮碳壳包覆的纳米核壳结构碳质载体、其制法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776778.6 | 申请日: | 2015-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1145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发明(设计)人: | 张跃钢;王健;蔺洪振;李宛飞;侯远;程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M4/62 | 分类号: | H01M4/62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王锋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碳质载体 富氮 碳壳 电化学稳定性 纳米核壳结构 包覆的 应用 内核 碳质 制法 化学吸附能力 制备工艺条件 锂硫二次电池 电化学性能 规模化生产 倍率循环 多硫离子 正极材料 锂硫电池 掺杂量 长循环 充放电 氮元素 低成本 低能耗 高容量 包覆 电池 | ||
1. 一种富氮碳壳包覆的纳米核壳结构碳质载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碳质内核以及包覆于碳质内核上的富氮碳壳,所述碳质内核的材料包括石墨烯、碳纳米管、碳纤维和多孔碳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富氮碳壳中C元素与N元素的摩尔比为150:1~7:1,所述碳质载体中N元素的含量为0.2at%~0.7at%,所述碳质载体具有原位形成的多孔结构,其所含孔洞的孔径为4nm~30nm,比表面积为80~500m2 g-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富氮碳壳包覆的纳米核壳结构碳质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碳质内核中C元素与N元素的摩尔比为140:1 ~6: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富氮碳壳包覆的纳米核壳结构碳质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碳质内核的直径为10nm~25nm,所述富氮碳壳的厚度为40nm~65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富氮碳壳包覆的纳米核壳结构碳质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碳质内核的材料选自氮掺杂碳材料,所述氮掺杂碳材料选自氮掺杂碳纳米管和/或氮掺杂石墨烯。
5.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富氮碳壳包覆的纳米核壳结构碳质载体的制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以含氮聚合物包覆至少一种碳材料,形成具有核壳结构的前驱体,所述含氮聚合物包括聚苯胺、聚吡咯、聚丙烯腈、聚多巴胺、聚丙烯酰胺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碳材料包括石墨烯、碳纳米管、碳纤维和多孔碳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在100℃~500℃的温度条件下对所述前驱体进行碳化处理,形成所述富氮碳壳包覆的纳米核壳结构碳质载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材料选自氮掺杂碳材料,所述氮掺杂碳材料选自氮掺杂碳纳米管和/或氮掺杂石墨烯。
7.一种硫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富氮碳壳包覆的纳米核壳结构碳质载体,以及,负载于所述碳质载体上的硫;其中,所述硫碳复合材料包含50~90wt%硫。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硫碳复合材料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以含氮聚合物包覆至少一种碳材料,形成具有核壳结构的前驱体,所述含氮聚合物包括聚苯胺、聚吡咯、聚丙烯腈、聚多巴胺、聚丙烯酰胺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碳材料包括石墨烯、碳纳米管、碳纤维和多孔碳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将所述前驱体与硫均匀混合后,依次在保护性气氛中进行熔融硫扩散反应和碳化处理,形成所述硫碳复合材料,所述熔融硫扩散反应的反应温度为150℃~300℃、时间为12h~24h,所述碳化处理温度为100℃~50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材料选自氮掺杂碳材料,所述氮掺杂碳材料包括氮掺杂碳纳米管和/或氮掺杂石墨烯。
10.一种电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包含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富氮碳壳包覆的纳米核壳结构碳质载体和/或权利要求7所述的硫碳复合材料。
11.一种电池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包含权利要求7所述的硫碳复合材料、导电剂和粘结剂。
12.一种化学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富氮碳壳包覆的纳米核壳结构碳质载体、权利要求7所述的硫碳复合材料、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极材料或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正极材料。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化学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学储能装置为锂电池。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化学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电池为锂硫电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7677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