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涡轮复合系统用液力偶合器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80372.5 | 申请日: | 2015-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023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16 |
发明(设计)人: | 陈铁军;左志钢;刘树红;诸葛伟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H41/04 | 分类号: | F16H41/04;F16H41/2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张建纲 |
地址: | 10008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涡轮 复合 系统 力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力偶合器,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汽车涡轮复合系统中传递高转速、高功率的的液力偶合器,属于液力传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液力偶合器是一种高效、节能的传动技术,其柔性传动的特点使其可以协调多动力机同步驱动,减轻并隔离由于工况变化而引起的冲击载荷,因此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机械以及车辆的传动系统中。在汽车的涡轮复合系统中,液力偶合器起着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这与它的工作特点密不可分:相比于传统的刚性齿轮传动、电磁传动等方式,液力传动可以有效减少冲击载荷;实际路况充满不确定性,导致发动机输出功率随时改变,而由于转速比的存在,液力偶合器的运行工况能自动根据负载的改变而调节;最重要的是,在涡轮复合系统中,输入发动机曲轴的是内燃机主动力及动力涡轮辅助动力,这两种动力同时输入需要协调一致,否则会相互干涉、降低总输入,而液力传动的“柔性”可以很好地协调多动力同时输入。当涡轮复合系统主要应用在动力需求大、排气量大的柴油机时,动力涡轮输出转速较高,传递功率较大,而由于在车辆上发动机安放空间有限,因此要求涡轮复合系统整体结构紧凑,导致偶合器的工作腔有效直径较小。
在液力传动领域,目前与本专利相关研究状况如下:CN101473125A文献公开了一种涡轮复合发动机,文献提及了液力偶合器,但该液力偶合器仅为其部件之一,未公开该偶合器的详细内部特征及运行特性。CN101614269A、CN101709771A、CN103807403A、CN1199810A等文献公开了不同形式的具有三维叶片的液力变矩器。与本专利区别在于:虽然液力变矩器与液力偶合器工作原理相似、都属于液力传动元件的不同种类,但两者因应用方向不同,其叶片弯曲形式、三维叶型也完全不同,其中液力偶合器通常采用直叶片形式。本课题组根据大量实验研究及数值仿真,设计了一种具有全三维叶片形式的适用于小尺寸、高功率的液力偶合器,该叶片的叶片角扭曲范围及运转的转速区间,上述文献都尚无相关论述。
本课题组的研究人员,根据研究需要同期开展了不同方向的研究工作,采用了二维、准三维、全三维弯曲叶片的研究,其中准二叶片采用等厚布置,自叶片进口至出口方向进行弯曲,运行区间为3000r/min—7500r/min。该设计对液力偶合器性能具有一定提升,但忽略了传递高转速、高功率对液力偶合器时的稳定性及可靠性。本专利考虑传递高转速、高功率对液力偶合器稳定性的设计需要,采用全三维弯曲叶片形式,并根据大量实验研究及数值仿真,确定了适用于超过10000r/min的叶片角扭曲范围,目前可安全运行至12000r/min。
主要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满足高转速、小尺寸、大功率的要求,具有三维弯曲叶片结构的液力偶合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1)根据涡轮复合系统要求,液力偶合器有效圆直径为140mm-160mm。
(2)根据(1)选取的工作腔有效圆直径,液力偶合器泵轮、涡轮叶片数量为20-25片;
(3)叶片采用不等厚叶片,其特征为根部厚度大于叶尖厚度1.2-1.6倍,叶尖厚度为0.75mm-1.8mm;
(4)液力偶合器泵轮与涡轮叶片均采用全三维弯曲叶片,其中:泵轮出口叶片角度65-75°,泵轮进口叶片角度90-95°,涡轮进口叶片角度63-68°,涡轮出口叶片角度70-75°。
本发明相对与现有直叶片式偶合器具有以下特点:高转速、小尺寸、大功率。其中设计的有效圆直径150mm的液力偶合器,由传统运行最高转速7500r/min提升超过10000r/min,部分工况可安全运行至12000r/min。对比转速7500r/min工况下,相对传统直叶片偶合器,在额定工况点i=0.96处能传递54.2N·m的扭矩,传递42kW的功率,相同工况点下的扭矩及功率增大2.62倍。在转速较高时,直叶片偶合器液力偶合器内部流动损失急剧增大,导致传动效率降低、传递功率急剧下降;本专利通过采用叶片的全三维弯曲设计,使转轮叶片压力面和吸力面的压差明显增加,作功能力增大;涡轮入口、泵轮出口处的液流角几乎为零,涡结构减少,流动损失较少;两轮叶片流道内的轴向涡大大降低,从而改善了液力偶合器内部三维流场,提高了在高转速工况下的稳定特性。
附图说明
附图1液力偶合器三维水力模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8037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