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面点状微结构PMMA导光板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80426.8 | 申请日: | 2015-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534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24 |
发明(设计)人: | 郭志强;程媛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鑫翎创福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00 | 分类号: | G02B6/00;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重庆中之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3 | 代理人: | 张景根 |
地址: | 402247 重庆市江津区***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面 微结构 pmma 导光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元件领域,尤其是一种双面点状微结构PMMA导光板。
背景技术
导光板一词来自英文LightGuide,产生于液晶显示器(LCD)的应用,LCD是通过背光源模组来展现显示屏的亮度,而导光板正是背光源模组中较为重要的一个角色。导光板多用于液晶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液晶电视和手机以及各类电子产品,包括传真机、复印机等办公器材、计算器、学习仪器机、数码相机、医用观片机、手表、电子等等方面。
导光板主要功能在于要将背光源入射光导向LCD液晶显示屏,用以展现背光源和显示屏的亮度,同时有透光的辉度和透光均匀度的要求。光从背光源射出,在导光板里面进行传播,并在网点面发生折射、反射和全反射,部分光被导光板吸收,余下的光穿过导光板的出光面,入射到液晶材料,通过控制电路以实现液晶显示。传统的导光板其网点面的网点的截面多为U型槽或V型槽,其出光面为镜面,其缺点在于:一方面由于网点面的凹槽为微米级的微型结构,通常需要采用激光雕刻工艺进行生产,生产效率低且成本较高;另一方面U型槽其反射、折射效果不如V型槽,而V型槽底部为尖细结构,加工难度大,极易发生加工不合格而影响产品质量,因此这类U型槽或V型槽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再一方面其出光面未作处理,出射光线不够均匀,导致出射光均匀度不足70%,为保证光效一般采用在制作透明板体的材料中掺入导光粒子,使得成本进一步增加。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双面点状微结构PMMA导光板。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面点状微结构PMMA导光板,包括PMMA材质的透明板体,所述透明板体具有一用于光线射出的出光面和一与出光面相对的反射面,所述反射面上设有多个呈球冠状且为梅花形布置的反射凸起;所述出光面设有多个呈球冠状且为梅花形布置的散射凸起,所述散射凸起的底面直径和高度分别小于所述反射凸起的底面直径和高度,所述反射凸起和散射凸起均为PMMA材质且均与透明板体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反射凸起的尺寸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反射凸起的底面直径为0.675~0.7mm。
进一步地,所述反射凸起的高度为0.315~0.35mm。
进一步地,所述相邻两个反射凸起的中心间距为0.96~1mm。
进一步地,所述散射凸起的尺寸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散射凸起的底面直径为0.18~0.2mm。
进一步地,所述散射凸起的高度为0.135~0.15mm。
进一步地,所述相邻两个散射凸起的中心间距为0.405~0.45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①本发明所述呈球冠状的反射凸起和散射凸起可通过免印刷的工艺进行生产,取代了传统用激光雕刻工艺生产的U型槽或V型槽,且无需加入导光粒子即可使得光转化率达80%以上,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
②本发明通过在出光面增加呈球冠状的散射凸起,对射出出光面的光线进一步散射,使得出射的光线更加均匀,提高了导光匀度,出射光均匀度达85%以上;
③本发明所述散射凸起与透明板体均为PMMA材质且与透明板体一体成型,避免了在出光面与散射凸起之间形成额外的介质交界面,避免了光线产生再次反射而损失掉,保证了光效;
④本发明采用呈球冠状并梅花形布置的反射凸起和散射凸起相结合的结构,适用于四周设置光源的模式,并提高了反射面和出光面的空间利用率,保证了反射率和散射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反射凸起的分布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散射凸起的分布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包括PMMA材质的透明板体1,所述透明板体1具有一用于光线射出的出光面12和一与出光面12相对的反射面11;
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反射面11上设有多个呈球冠状且为梅花形布置的反射凸起2,这种梅花分布比传统的行列分布更加均匀,提高了反射面11的空间利用率,提高了了光线在反射面11的反射率;所述反射凸起为PMMA材质、与透明板体1一体成型,由此避免了反射凸起2与反射面11之间形成额外介质交界面而发生反射,提高了反射匀度;所述反射凸起2的尺寸一致且底面直径为Ф1为0.675~0.7mm,所述反射凸起2的高度H1为0.315~0.35mm,所述相邻两个反射凸起2的中心间距D1为0.96~1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鑫翎创福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鑫翎创福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8042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