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药器、硬双接口及输液软袋有效
申请号: | 201510780465.8 | 申请日: | 2015-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3232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2 |
发明(设计)人: | 邱宇;李科;张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莱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J1/20 | 分类号: | A61J1/20;A61J1/10;A61J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9 | 代理人: | 谢磊 |
地址: | 100055 北京市丰台区广安***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药器 接口 输液 | ||
一种混药器,包括一体成型的基座、混药通道、以及混药通道内的隔膜和混药杯,十字针,十字针位于所述混药杯内且由一体成型的针板以及具备中空通道且彼此连通的上针和下针构成;针板上还一体成型的设置有支撑柱、卡环和弹性卡爪,其中,所述支撑柱设置在所述针板外周以对所述卡环形成支撑固定;弹性卡爪设置在卡环下侧且弹性卡爪的上端沿卡环均匀布置且固定,所述弹性卡爪从固定的上端到自由的下端呈向所述混药杯中心倾斜结构;所述混药通道下端穿过所述基座,上端穿过所述杯底;在所述隔膜和所述杯底之间的混药通道内设有胶塞;用密封膜对混药杯进行密封,且密封膜是经湿热法终端灭菌后依然能保持基本平整的易撕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药器,特别涉及一种带混药杯的混药器。。
背景技术
在使用西林瓶盛装的粉针剂、冻干粉针剂或水针剂时,需要通过注射器将输液软袋中的药水或注射用水抽出注入西林瓶内,重复上述工作,直到西林瓶内有足够的药液;然后再将西林瓶反复摇动直到瓶内的药剂混合均匀,再用注射器将西林瓶内药液抽出注入输液软袋中,如此反复,直到瓶内的药液被抽完为止。
首先,上述的混药操作过程比较费时、费力、费耗材如注射器,更为严重的是,在上述混药过程中,非常容易将外面的空气注入到西林瓶以及输液软袋中,一般条件下空气中存在非常多的各种尘埃、病菌,混入注射药液后再进入人体,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医疗事故。
其次,传统的配液方式,是先配药再注射,事先将西林瓶中的药抽吸至输液软袋中,再将配好药的输液软袋带至病房给患者输液。在配完药后,空置的西林瓶被放置一边,患者保护医护人员完全不知道输液软袋中所配的是什么药,不具备可追溯性。一旦医护人员在配液时稍不注意出现差错,将药液配错用错,后果将不堪设想。
再次,对于一些特殊的药物,譬如需要即配即用的药物,传统的配药方式非常不便,而且在本专利之前披露的各种混药器结构,并未能很好的解决该问题。
最后,在本发明之前披露的各种混药器结构,一直未能解决混药之后药液渗漏的问题。出于对更高的医疗服务水平的需要,迫切需要一种使用便捷、安全、可靠、无安全隐患的输液产品。
另外,混药器焊接在输液软袋上,在输液软袋灌装完毕后,需要对输液软袋整体进行高温灭菌,高温灭菌环境一般是115-121摄氏度的高温,灭菌时间30-15分钟,灭菌压力是0.15MPa。虽然混药器以及输液软袋所用的材料聚丙烯能够经受住120摄氏度的温度,但是不可避免的会软化,再加上0.15MPa的高压,相当于每平方厘米承受了150N的压力——这对于处于密封状态的混药杯而言,是致命的。首选,混药杯和密封膜在120摄氏度的温度下,机械强度会有所降低;其次,每平方厘米150N的压力,会直接导致混药杯的杯体变形、密封膜被拉伸,出现褶皱,密封性被破坏,导致混药杯结构完全被损坏而无法使用。
在本发明之前,密封混药杯结构的混药器,其终端灭菌,是个难以克服的障碍;而混药杯不密封,又不能保证满足使用时的无菌要求,不论是从政策法规还是从实际安全角度考虑,输液软袋的终端灭菌,都是必须而且是十分必要的。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使用便捷可靠且无安全隐患的输液软袋及与之相关的混药器、接口。
本发明提出的混药器,包括一体成型的基座、混药通道、以及混药通道内的隔膜和混药杯,十字针,所述混药杯由杯壁和杯底构成,所述十字针位于所述混药杯内,其特征在于:
所述十字针由一体成型的针板以及具备中空通道的上针和下针构成,所述上针和下针的中空通道彼此连通;
在所述针板上还一体成型的设置有支撑柱、卡环和弹性卡爪,其中,所述支撑柱设置在所述针板外周以对所述卡环形成支撑固定;
所述弹性卡爪设置在所述卡环下侧且所述弹性卡爪的上端沿所述卡环均匀布置且固定,所述弹性卡爪下端为自由端,所述弹性卡爪从固定的所述上端到自由的所述下端呈向所述混药杯中心倾斜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莱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莱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8046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