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小零件局部退火的热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80614.0 | 申请日: | 2015-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743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7 |
发明(设计)人: | 王松海;杨世林;陈军;何金宝;冯延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飞行控制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9/00 | 分类号: | C21D9/00;C21D1/26;C21D1/42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地址: | 73007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小 零件 局部 退火 热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热加工领域,对热处理零件要求本体硬度高,局部硬度低、延展性高并且退火过渡区小,具体涉及一种微小零件局部退火的热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对微小零件局部退火采用高频退火,因退火区直径只有长度2.2mm,过渡区1mm,装配调试过程中发现轴有磨损现象,经测试,部分淬火区洛氏硬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最低硬度值HRC45。初步原因分析是零件退火时,过渡区偏大,使零件淬火区硬度减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微小零件局部退火的热处理方法,使得退火质量稳定,满足需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小零件局部退火的热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1制作间接加热体
根据零件需退火部位的形状和尺寸,用不锈钢制作间接加热体,间接加热体上端为圆柱体,下端为圆锥体,圆柱部分直径为零件有效厚度的10~15倍,在插入感应圈后,圆柱部分的上表面高出感应圈10~15mm;
在间接加热体内依据零件退火部位的形状和尺寸制作相应的空腔,与零件配合后在径向留有间隙,间隙尺寸为0.5~1mm;
1.2制作感应圈
根据间接加热体的尺寸,制作相适应的感应圈;
1.3制作冷却夹具
采用紫铜制作冷却夹具,在其内依据零件在非退火部位的形状和尺寸制作相应的空腔;
1.4安装间接加热体并调整温度
将间接加热体放入感应圈,加热间接加热体到规定的退火温度范围内;
1.5零件退火
将零件的非退火部位用冷却夹具夹持,并将退火部位插入间接加热体的空腔内,加热退火。
所述冷却夹具的厚度为D,高度为H,零件的非退火部位有效厚度为d,高度为h,使D=5~10d,H=2~3h。
退火时采用间接加热的方法。
在冷却夹具内有冷却水路,确保退火区不会过大而影响非退火区硬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提出了一种中、高频加热环境下零件局部退火时间接加热的方法,通过冷却夹具控制住非退火区范围,确保非退火区温度不使零件硬度降低,解决了零件退火过渡区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被加工零件结构示意图;
图2和图3是本发明的操作示意图;
图4是间接加热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无冷却水路夹具;
图6是有冷却水路夹具;
1-间接加热体,2-感应线圈,3-零件,4-冷却夹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零件结构及说明
目前公司小轴零件退火区直径只有长度2.2mm,过渡区1mm,要求退火区洛氏硬度HRC≤35,淬火区洛氏硬度HRC45-50。零件3示意图见附图1。
1.1制作间接加热体
根据零件3需退火部位的形状和尺寸,用不锈钢制作间接加热体1,间接加热体1上端为圆柱体,下端为圆锥体,圆柱部分直径为零件有效厚度的10~15倍,在插入感应圈后,圆柱部分的上表面高出感应圈10~15mm;
在间接加热体1内依据零件3退火部位的形状和尺寸制作相应的空腔,与零件3配合后在径向留有间隙,间隙尺寸为0.5~1mm。间接加热体1示意图见附图4。
1.2制作感应圈
根据间接加热体1的尺寸,制作相应大小的感应圈2。
1.3制作冷却夹具
采用紫铜制作冷却夹具4,在其内依据零件3在非退火部位的形状和尺寸制作相应的空腔,夹具夹持部位厚度为D,高度为H,零件3非退火区厚度为d,高度为h,使D=5~10d,H=2~3h。
对于要求退火后硬度要求差距较大的零件,在制作冷却夹具4时可以开冷却水路,确保退火区不会过大而影响非退火区硬度。冷却夹具4示意图见附图5和附图6。
1.4安装间接加热体并调整温度
将间接加热体1放入感应圈2,调整电流与时间,加热间接加热体1到规定的退火温度范围内。
1.5零件退火
将零件3的非退火部位用冷却夹具4夹持,并将退火部位插入间接加热体4的空腔内,加热退火,保温时间按零件3有效厚度计算1分钟/mm。退火示意图件附图2和附图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飞行控制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兰州飞行控制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806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铸铁抛丸机直护板的热处理方法—夹具法
- 下一篇:一种活塞杆的热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