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栅AlInN/GaN场效应晶体管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81080.3 | 申请日: | 2015-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530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24 |
发明(设计)人: | 陈敦军;黄翔宇;贾秀玲;张荣;郑有炓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414 | 分类号: | G01N27/414;H01L29/772;H01L21/335;C08F292/00;C08F222/38;C08F226/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京大律师事务所 11321 | 代理人: | 王凝;金凤 |
地址: | 21009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alinn gan 场效应 晶体管 传感器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无栅AlInN/GaN场效应晶体管传感器,其结构从下至上依次为:衬底、AlN成核层、GaN缓冲层、AlInN层;
还包括源端电极、与源端电极相连的源端电极PAD,漏端电极、与漏端电极相连的漏端电极PAD,所述源端电极、源端电极PAD、漏端电极与漏端电极PAD分别沉积在AlInN层上,还包括钝化层,所述钝化层覆盖整个源端电极、源端电极PAD与漏端电极、漏端电极PAD,在覆盖源端电极PAD与漏端电极PAD的钝化层上刻蚀出窗口,深度至PAD显露;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离子印迹聚合物层,所述离子印迹聚合物层位于AlInN层上,源端电极钝化层与漏端电极钝化层之间的区域,所述离子印迹聚合物层含有印迹孔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栅AlInN/GaN场效应晶体管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印迹聚合物层采用离子印迹技术制备,其厚度在1-4个分子层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栅AlInN/GaN场效应晶体管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印迹聚合物层的印迹孔穴只能被特定的离子填充,具有单一离子识别功能。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无栅AlInN/GaN场效应晶体管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为SiC或蓝宝石。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无栅AlInN/GaN场效应晶体管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AlN成核层厚度在1-3nm之间,GaN缓冲层厚度在1-3um之间,AlInN层的Al组分为0.7到0.9之间,厚度在3-15nm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无栅AlInN/GaN场效应晶体管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钝化层为Si3N4或SiO2。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无栅AlInN/GaN场效应晶体管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印迹聚合物层的结构为
其中印迹孔穴的尺寸大小、形状、还有化学键与PO43-离子相匹配。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无栅AlInN/GaN场效应晶体管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印迹聚合物层的结构为
其中印迹孔穴的尺寸大小、形状、还有化学键与Cl3CCOO-离子相匹配。
9.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无栅AlInN/GaN场效应晶体管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印迹聚合物层的结构为
其中印迹孔穴的尺寸大小、形状、还有化学键与Cr2O42-离子相匹配。
10.一种无栅AlInN/GaN场效应晶体管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包括:
(1)制备AlInN/GaN异质结基片,该基片结构从下至上依次为:衬底、AlN成核层、GaN缓冲层、AlInN层;
(2)基片清洗;
(3)在清洗干净的AlInN/GaN异质结基片上沉积源端电极、与源端电极相连的源端电极PAD,漏端电极、与漏端电极相连的漏端电极PAD;
(4)钝化: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在基片上淀积一层Si3N4或SiO2薄膜作为钝化层;
(5)分别在源端电极PAD与漏端电极PAD上方的钝化层区域刻蚀出窗口,刻蚀至电极金属显露,在源端电极与漏端电极之间的钝化层区域上刻蚀出一层无栅区,刻蚀至AlInN层显露;
(6)无栅区表面功能化,采用感应耦合等离子体刻蚀技术将无栅区进行氧化处理,然后采用离子印迹技术修饰上离子印迹聚合物层,所述离子印迹聚合物层中的印迹孔穴只能被特定的离子填充,具有单一离子识别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未经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8108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位置记忆的工作台
- 下一篇:其盖体被照亮的冷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