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基因检测的微流控芯片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85104.2 | 申请日: | 2015-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531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24 |
发明(设计)人: | 张正前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正前 |
主分类号: | G01N35/00 | 分类号: | G01N35/00;G01N27/44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基因 检测 微流控 芯片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基因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基因检测的微流控芯片系统。
背景技术
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种用于放大扩增特定的DNA片段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它可看作是生物体外的特殊DNA复制,是PCR的最大特点,能将微量的DNA大幅增加。因此,无论是化石中的古生物、历史人物的残骸,还是几十年前凶杀案中凶手所遗留的毛发、皮肤或血液,只要能分离出一丁点的DNA,就能用PCR加以放大,进行比对。这也是“微量证据”的威力之所在。由1983年美国Mullis首先提出设想,1985年由其发明了聚合酶链反应,即简易DNA扩增法,意味着PCR技术的真正诞生。到如今2013年,PCR已发展到第三代技术。1973年,台籍科学家钱嘉韵,发现了稳定的TaqDNA聚合酶,为PCR技术发展也做出了基础性贡献。
基因扩增和基因检测一体化仪器在市场上较为常见的为荧光定量PCR仪,在基因扩增过程中进行实时的荧光检测。但该检测只能对基因的浓度进行评估,而无法知道基因的长度和序列等具体信息。基因的长度、浓度可通过电泳的方式进行检测,基因的序列也可以通过毛细管电泳的方式进行检测。
但是到目前为止,市场上还没有出现一种将基因扩增与电泳方式基因检测集成为一体,实现自动化的体系,很多处于研发阶段的技术中,也存在很多的技术障碍。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基因检测的微流控芯片系统。
本发明的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基因检测的微流控芯片系统,包括微流控芯片组、设置在微流控芯片组下方的DNA检测分析板、信号处理器和计算机控制终端;
所述微流控芯片组包括盖玻片、PCR扩增板和隔热绝缘底座;所述PCR扩增板上设置有多组并行排列的样品处理池;所述样品处理池中设置有样品废液池、缓冲液池、样品池和废液池;样品废液池和样品池通过PCR进样通道连接;缓冲液池和废液池通过CE分离通道连接;PCR进样通道和CE分离通道内均匀设置有多个阵列电极;
所述阵列电极和电极控制器连接;所述微流控芯片组通过DNA检测数据线和DNA检测分析板连接;所述DNA检测分析板和信号处理器连接;所述信号处理器和计算机控制终端连接;
所述电极控制器包括中央处理器、光耦驱动单元、数模转换器和电压模块;所述中央处理器中集成有ADC单元和DMA单元;所述光耦驱动单元、数模转换器分别和中央处理器连接;信号经数模转换器处理再通过缓冲器处理后和电压模块连接;电压模块通过放大滤波器后再把信号传递到中央处理器中;所述光耦驱动单元还连接有电压模块,实施对阵列电极的控制。
所述样品处理池的CE分离通道为螺旋形结构,CE分离通道一端和废液池连接,另一端和缓冲液池连接。
所述样品处理池的CE分离通道和PCR进样通道成十字形结构,CE分离通道一端和废液池连接,另一端和缓冲液池连接。
所述中央处理器上还连接有矩阵键盘控制单元和液晶屏幕显示单元。
所述矩阵电极的电极基片采用铂金属材质。
所述电极基片上涂覆有二氧化硅绝缘层,二氧化硅绝缘层的厚度为2.5-3.5微米。
所述盖玻片下表面设置有PDMS绝缘膜。
本系统具有如下优点与有益效果:运用PCR和CE集成微流控芯片组及其检测系统进行对DNA基因的检测,减少了设备的数量,降低了硬件购置成本;提高了分析过程的自动化程度,提高工作效率;避免试样在不同设备之间的转移,简化了人工操作,降低了试样污染的风险;微流控芯片组可以并行运行,减少了样品和试剂的消耗,降低了运行成本;本发明的系统装置体积小,可形成便携式设备,满足实时化、现场化的检测需要,具有很大的市场推广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微流控芯片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PCR扩增板上的样品处理池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PCR扩增板上的CE分离通道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电极控制器控制示意图。
其中:1、计算机控制终端;2、电极控制器;3、DNA检测数据线;4、微流控芯片组;5、DNA检测分析板;6、信号处理器;41、样品处理池;42、盖玻片;43、PCR扩增板;44、隔热绝缘底座;411、样品废液池;412、PCR进样通道;413、缓冲液池;414、样品池;415、CE分离通道;416、废液池;417、阵列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正前,未经张正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851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BGA封装测试插座
- 下一篇:物理气相沉积设备及磁控溅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