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单线态氧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85795.6 | 申请日: | 2015-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474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24 |
发明(设计)人: | 庞素艳;江进;袁立鹏;杨悦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72 | 分类号: | C02F1/72;C02F103/06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侯静 |
地址: | 15008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单线 处理 垃圾 渗滤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单线态氧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方法。
背景技术
垃圾渗滤液是一种成分复杂、毒性大、色泽深、有恶臭、水质水量变化大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其中含有许多的重金属、“三致”物质和内分泌干扰物质等,如果不进行有效处理会严重污染地下水和土壤,甚至破坏生态系统,危害人类身体健康。
生物处理法因其具有运行成本低和处理效果好而被广泛应用于垃圾渗滤液的处理,但随着垃圾填埋时间的增加,垃圾渗滤液中氨氮浓度越来越高,腐殖酸等难生物降解的大分子物质增多,废水的可生化性越来越差,采用生物技术进行处理效果不理想,出水很难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因此,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环境工程领域的热点与难点。
化学氧化法由于工艺简便,污染物去除效率高,受水质水量变化影响小,出水水质稳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能够破坏腐殖酸等大分子难降解化合物的稳定结构,使其转化成小分子易被生物降解的化合物,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还能起到脱色除臭的效果,且不受重金属、盐和水质变化的影响,在处理高浓度垃圾渗滤液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单线态氧(1O2)是一种处于激发态的分子氧,与超氧自由基(O2-·)、羟基自由基(·OH)、硫酸根自由基(SO4·-)等活性氧物种类似,化学性质活泼、不稳定,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是化学、环境、医学等领域最长涉及的活性氧之一,具有氧化能力强、反应活性高、存活时间短、氧化后不产生有毒有害副产物等特点,属于绿色、环境友好型氧化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单线态氧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方法。解决生物处理方法中可生化性低,处理效率不高,出水很难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等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种利用单线态氧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方法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将催化剂与氧化剂按摩尔比为1:(1~10)的比例加入到待处理的垃圾渗滤液中,控制过氧化物在垃圾渗滤液中的浓度为500~10000mg/L,反应时间为60~240min,水在处理过程中保持搅拌状态,将处理后的水进行生物处理,即完成所述的利用单线态氧处理垃圾渗滤液;其中,所述的催化剂为丙酮酸;所述的氧化剂为过氧化物。
本发明的一种利用单线态氧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方法的原理如下:首先,丙酮酸催化过氧化物(过一硫酸盐、过碳酸盐)产生双环氧中间体;然后,双环氧中间体进一步与过氧化物反应产生单线态氧(1O2)和丙酮酸,同时双环氧中间体也会发生自分解产生单线态氧(1O2)和丙酮酸,生成的丙酮酸继续催化过氧化物,在反应中起循环催化的作用;生成的单线态氧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可以快速作用于垃圾渗滤液中的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将其转化成小分子可被生物降解的化合物,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具体反应机理见图1。
本发明的一种利用单线态氧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方法,具有如下优点:
(1)环境友好型氧化剂单线态氧(1O2)反应活性高,对垃圾渗滤液中的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氧化降解效率高,能够将其转化成小分子可被生物降解的化合物,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处理后不产生有毒有害副产物。
(2)丙酮酸作为生物体基本代谢的中间产物之一,是葡萄糖糖酵解的最终产物,被广泛用于食品加工等过程,因此,丙酮酸作为催化剂,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
(3)丙酮酸能够与垃圾渗滤液中大量存在的钙镁离子(Ca2+、Mg2+)形成络合物丙酮酸盐(丙酮酸钙、丙酮酸镁),由于丙酮酸络合钙镁离子后增强了羧酸官能团的吸电子能力,因此丙酮酸盐催化过氧化物(过一硫酸盐、过碳酸盐)的能力比丙酮酸更强。
(4)绿色氧化剂过氧化物(过一硫酸盐、过碳酸盐)作为粉末状固体,化学性质稳定,运输储存方便,价格适中,商业易得,操作简单易行,反应后不产生有毒有害副产物。
(5)反应pH适用范围宽,受水质水量影响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反应机理图;
图2为实施例1中垃圾渗滤液COD的去除曲线图;其中,■表示COD的浓度变化。□表示COD的去除率。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技术方案不局限于以下所列举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各具体实施方式间的任意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8579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