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丝素蛋白双层仿骨膜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787504.7 | 申请日: | 2015-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2740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7 |
发明(设计)人: | 何丹农;周涓;金林宇;阳俊;朱君;金彩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27/44 | 分类号: | A61L27/44;A61L27/22;A61L27/12;A61L27/54;D04H1/4382;D04H1/72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方易知识产权事务所 31121 | 代理人: | 唐莉莎 |
地址: | 20024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骨膜 制备 内层 丝素蛋白 纺丝液 丝素 静电纺丝技术 骨缺损部位 微纳米纤维 羟基磷灰石 后处理 不溶于水 生长因子 双层结构 双层纤维 网络结构 血管生成 骨修复 内外层 双层膜 促骨 基材 甲醇 可用 相容 浸泡 复合 生长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丝素蛋白双层仿骨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外层纺丝液的制备、内层纺丝液的制备、双层仿骨膜材料的制备,所得到的双层纤维膜浸泡于浓度为70‑100%的甲醇/水溶液中进行后处理,得到不溶于水的双层仿骨膜材料。所制备的双层仿骨膜材料可用于骨修复,包裹骨缺损部位。本发明的优势在于:内外层基材相同,层与层之间相容较好;内层与外层分别模拟骨膜的结构进行设计,具有双层结构,外层为丝素负载生长因子,内层为丝素复合羟基磷灰石,分别起到促血管生成和促骨生长能力;双层膜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而成,能更好模拟骨膜的微纳米纤维网络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仿骨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丝素蛋白双层仿骨膜材料的制备方法。本方法属于生物材料领域,所制备的材料可广泛用于骨组织修复。
背景技术
人工骨修复材料植入体内后,充分的营养输送对于材料的降解以及组织再生、血管化都至关重要。有研究表明组织液在三维人工骨支架材料中的渗透厚度在0.5cm左右,但支架材料的厚度往往大于这个值,因此大块的支架材料不利于组织液渗透以及细胞向支架深层长入。自体骨的主要优点在于其表面有一层骨膜,其中丰富的微血管能让骨头重新恢复血供,从而在移植部位快速促进骨愈合,因此自体骨修复成功率高。骨膜有内外两层结构,外层主要由胶原纤维紧密结合而成,富有血管网,使骨骼具有活性,并参与骨膜的成骨活动,是成骨关键所在;内层由较粗的胶原纤维、成骨细胞、内皮细胞、干细胞构成,对骨的生长(长长,长粗)和增生(断裂愈合)有重要作用。由此可见,骨膜作为重要界面,能增加骨与周围组织间的融合、利于成骨细胞生长、为骨组织供血等作用,而骨膜的缺失正是自体骨难以自愈合以及异体骨或人工骨材料修复骨缺损失败的重要原因。Hoffman MD等通过使用可降解PEG水凝胶制备的组织工程骨膜用于异体移植骨表面,发现与直接使用异体移植相比,血管化程度增加了2.4倍,软骨内骨化程度增加了2.8倍,生物力学强度增加了1.8倍(Hoffman, M. D., et al. (2013). The effect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delivered via hydrogel-based tissue engineered periosteum on bone allografthealing. Biomaterials 34(35): 8887-8898.)。Frohbergh, M. E.等通过静电纺丝的方法构建了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复合膜,该膜为不能承重的骨材料提供了一个仿骨膜的环境,有利于成骨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分化,并显示出了很好的骨诱导性(Frohbergh, M. E., etal. (2012). Electrospun hydroxyapatite-containing chitosan nanofiberscrosslinked with genipin for bone tissue engineering. Biomaterials 33(36):9167-9178.)。而我国兰州大学的赵琳等也尝试用SIS(小肠黏膜下层)作为人工骨膜用于CSD的修复,结果表明复合BMSCs(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对1.5cm长的骨缺损具有明显的修复作用,在12周时可见成熟的骨髓腔形成(Zhao, L., et al. (2011). Comparativestudy between tissue-engineered periosteum and structural allograft in rabbitcritical-sized radial defect model. Journal of Biomedical Materials ResearchPart B: Applied Biomaterials 97B(1): 1-9.)。这些研究成果证实了采用仿骨膜材料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为骨组织修复提供了新思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875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