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易于采收的白芦笋种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787566.8 | 申请日: | 2015-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5982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于继庆;李保华;厉广辉;郑红霞;包艳存;牟萌;李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潍坊市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22/10 | 分类号: | A01G22/10;A01G13/02;C08L23/06;C08L23/08;C08K3/22;C08K5/09;C08J5/18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吕翠莲 |
地址: | 26106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易于 采收 芦笋 种植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易于采收的白芦笋种植方法及其专用散光隔热热辐射调控膜,所述的种植方法包括采收步骤。采收时间不受限制。采笋时,白芦笋地面以上嫩茎生长至22 cm~25 cm。三年以下的幼龄笋一季采收60 d~70 d。三年以上的成龄笋一季采收90 d~100 d。采笋时,从大拱棚的一头进入棚内,及时扣上压槽,用采笋刀贴地面割下嫩茎,采完白芦笋出棚时,及时封好出口。采用本发明方法栽培白芦笋,不用扒土采笋及回填土穴,采笋过程简单,操作方便,采笋用工量减少了65%~75%。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芦笋简易避光栽培方法,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易于采收的白芦笋种植方法及其专用散光隔热热辐射调控膜,属于农业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芦笋种植通过采取不同的栽培方式及选择不同的品种,可获得白笋、绿笋、紫笋等不同类型的产品。芦笋嫩茎萌发时经过培土软化而采收的称为白芦笋。
种植白芦笋过程中易采笋难度、大伤根减产、劳动量大及土地利用率低成为了主要制约因素,是长期困扰笋农的一大难题。
传统种植方法是通过培土使嫩茎软化、不见光,在疏松、潮湿的土壤中抽发。一般10 cm地温达到10 ℃时,嫩茎已开始萌动,距采笋10~15 d开始培垄,生产中培土的规格一般为高30 cm,垄底宽80 cm,垄面宽45 cm,培土时要将土块打碎拍细,垄要培实,以防嫩茎抽发时碰到硬块弯曲变形。由于采笋、雨水冲刷、浇水等原因,采收期间芦笋垄会逐渐下沉,还要及时覆土将垄培至标准高度,以免嫩茎未达到标准长度即已露头变色,影响产量和品质。培土易切断贮藏根,而芦笋积累的营养全部贮存在贮藏根中,伤根导致芦笋养分供给减少,同时亦使养分贮存库减少,显著降低芦笋当年及以后两年的产量。
专利CN201310708391.8公开了一种白芦笋免培土栽培方法,该方法采用高密度遮阳网搭架覆盖生产白芦笋,采笋季节在遮阳网上面再铺盖一层稻草加强遮光;这种方法虽然可以免培土,但有以下不足:(1)两层覆盖比较费工,不便操作;(2)温度无法控制,高温季节还会增加设施温度;(3)达不到完全遮光的效果,白芦笋的品质较差;(4)需揭开覆盖物采笋,采笋过程繁琐,且容易透光,导致芦笋变绿。
现有技术的白芦笋栽培方法存在以下缺陷:(1)采笋时需要扒土取笋,采笋难度大,用工量大;(2)只能日出前和傍晚光线较弱的时间采笋,可采笋时间短;(3)依靠培土才能种植出白芦笋,费工费力,且容易损伤笋条。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易于采收的白芦笋种植方法及其专用散光隔热热辐射调控膜,实现以下发明目的:
1、解决扒土采笋的问题,简化采笋过程,使采笋用工量减少65%~75%;
2、延长采笋时间;
3、解决依靠培土才能种植出白芦笋的问题,避免培土造成的伤根及扒土采笋造成的伤笋。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易于采收的白芦笋种植方法,所述的种植方法包括采收步骤。
以下是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的采收步骤:采笋时,白芦笋地面以上嫩茎高度为22 cm~25 cm。
所述的采收步骤:三年以下的幼龄笋一季采收60 d~70 d。
所述的采收步骤:三年以上的成龄笋一季采收90 d~100 d。
所述的采收步骤:采笋时,进入棚内,及时扣上压槽,用采笋刀贴地面割下嫩茎,采完白芦笋出棚时,及时封好出口。
所述的种植方法还包括覆膜步骤:大拱棚内,气温维持在25 ℃~30 ℃,地表下10cm处地温维持在18 ℃~28 ℃。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潍坊市农业科学院,未经山东省潍坊市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875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