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减少弯管管内流动阻力的结构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87700.4 | 申请日: | 2015-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770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7 |
发明(设计)人: | 肖宝兰;张宇;吴伟明;孙树礼;吕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
主分类号: | F28F13/02 | 分类号: | F28F13/02;F28F13/12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赵红英 |
地址: | 310015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少 弯管 流动 阻力 结构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少弯管管内流动阻力的结构,特别是换热器进出口管子弯头内壁面的结构。
背景技术
流体流动过程中,弯头是产生流动阻力(特别是局部阻力)的主要原因,工程中往往由于流道布置需要导致弯头不可避免;特别是对于内流体换热器而言,扭曲流道是强化传热的主要措施之一。众多研究表明,诸多强化传热的技术措施均可能造成流动阻力的增加,如增加管内流速强化传热则势必增加流阻、换热器内翅片扭曲等措施在增加扰流强化换热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流动阻力。如何有效减少进出换热器弯管处的局部流动阻力以及换热器内部扭曲流道的流动阻力是强化换热器传热效能的重要前提保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减少弯管管内流动阻的结构及方法。有效减少进出换热器弯管以及换热器内扭曲流道的流动阻力,以保证许多强化传热技术措施的顺利实施,即在增加传热效果的同时保证不增加流动阻力或者有效减少流动阻力的增加。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减少弯管管内流动阻力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弯管管道的弯头处内壁表面设有褶皱结构。
换热器内设扭曲翅片,扭曲翅片形成扭曲流道的弯曲处表面设有褶皱结构。
所述褶皱结构为细小的沙丘形褶皱。
一种减少弯管管内流动阻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弯管管道的弯头处内壁表面设有褶皱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褶皱结构为诸多细小的沙丘形褶皱。
进一步地,采用腐蚀或贴膜方法,实现弯管内壁褶皱的生成。
进一步地,在换热器内的扭曲翅片形成扭曲流道的弯曲处表面设有褶皱结构。
进一步地,在扭曲翅片成型前,采用冲压压制方法,实现对换热器内部采用的扭曲翅片基材表面褶皱的生成。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提供了减少换热器内流体流动阻力的结构设计,从而可以保证在增加流体流速以强化传热性能的同时,不引起流动阻力的增加;为强化传热技术保驾护航,减少流阻损耗;本发明设计的褶皱结构不仅可以应用在换热器的进出口弯管管道内壁、换热器主体内的扭曲翅片表面,还可以应用在类似有流体流动且存在弯头或扭曲流道、需减少流动阻力的工作环境中,尤其是对于存在较多弯头等局部阻力较大之处的情况更为有利。
附图说明
图1为沙丘褶皱结构示意图;
图2为换热器进出口管道以及换热器主体;
图3扭曲翅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圈起处为弯头处的微观沙丘褶皱结构示意图。
图2中1为换热器进口管道,2为换热器出口管道,3为换热器主体,4为换热器内部扭曲翅片,5、6分别为进出口弯头,流体流动方向如图中箭头方向所示,P和T分别表示进出口流体的温度和压力测量仪表。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实施对象主要包括进出口弯管管道以及换热器主体内部布置的扭曲翅片,如图2所示。其中流体流动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扭曲翅片构成换热器内部扭曲流道,扭曲翅片结构形式如图3所示。
换热器本身的结构类型及工作模式保持不变,只需改变流体进出换热器的弯管内壁的褶皱结构和换热器内部扭曲翅片表面的褶皱结构。技术要点:弯管管道的弯头处内壁表面设有褶皱结构,扭曲翅片形成扭曲流道的弯曲处表面设有褶皱结构。褶皱结构为诸多细小的沙丘形褶皱。本发明采用贴膜或者腐蚀的方法,在流体流动弯管弯头处内壁表面生成如图1所示的沙丘形褶皱结构;在翅片成型前,采用冲压压制的方法,在翅片基材表面生成沙丘形褶皱结构;需要注意翅片扭曲尺度、流体流动方向与褶皱结构方向的一致性。沙丘形褶皱结构尺寸微小且与弯头性状相关联,而且褶皱结构应配合流体的流动方向和翅片需要扭曲的程度。以实现在不增加流动阻力的情况下,通过增加流体流动速度来强化传热的效果。
进出换热器的弯管内壁表面设计沙丘褶皱结构,即诸多细小的沙丘形褶皱,流体流过这些褶皱时,构建流线化流型、减少弯头流动损失。对于换热器内的扭曲翅片表面同样可以设计类似的褶皱结构,从而起到减少换热器内流动阻力的效果。
本发明所采用的结构设计可以应用于任何存在弯头的流道或扭曲腔体内流体流动的情况,主要是依赖于流体流过沙丘褶皱形成的微观涡流来构建流型从而减少弯头处流体的流动阻力。其不同于以往减少流动阻力的技术措施,改变了只依赖光滑表面减少阻力的方法,在某些存在弯头或扭曲流道的流动传热场合下,利用不光顺的微观表面结构构建流型同样可以起到减少流动阻力的效果。拓展了以往减少弯头以及减小流速以减少流阻的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未经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877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混流三级综合式高效节能冷凝器
- 下一篇:一端较大的热管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