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UHT灭菌乳中复原乳的鉴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788655.4 | 申请日: | 2015-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3427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王加启;郑楠;文芳;李松励;张养东;赵圣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元同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5 | 代理人: | 刘元霞;牛艳玲 |
地址: |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uht 灭菌 乳中 复原 鉴别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UHT灭菌乳中复原乳的鉴别方法,当UHT灭菌结束时每100g蛋白质中糠氨酸含量≤140.0mg时,乳果糖含量≤600.0mg/L时,则判定为正常UHT灭菌乳;当UHT灭菌结束时每100g蛋白质中糠氨酸含量大于140.0mg且≤190.0mg时,L/F≥1.8,且样品中乳果糖含量≤600.0mg/L时,则判定为正常UHT灭菌乳;L/F<1.8,则判定为含有复原乳;当UHT灭菌结束时每100g蛋白质中糠氨酸含量大于190.0mg时,L/F≥2.0,且样品中乳果糖含量小于或等于600.0mg/L时,则判定为正常UHT灭菌乳,L/F<2.0,则判定为含有复原乳。本发明提高了乳制品检测方法的权威性,保障消费者知情权、保护奶农利益、促进了民族奶业健康发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乳制品检测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UHT灭菌乳中复原乳的鉴别方法。
背景技术
在液态奶中大量使用进口乳粉,是发展中国家乳品消费处于快速增长时期的特有现象。加工企业用乳粉生产复原乳(reconstituted milk,将干燥的或者浓缩的乳制品与水按比例混匀后获得的乳液)操作方便,风险低,不需要建设奶源基地,但是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更为严重的是,复原乳完全割断了加工企业与养殖户之间共同提高原料奶质量的责任关系,使进口乳粉成为我国的境外奶源基地。
目前国际组织和国外都没有颁布用于复原乳鉴定的标准,国际上将经过热杀菌的多种液态奶,分别命名为“巴氏杀菌奶”、“高温巴氏杀菌奶”、“超巴氏杀菌奶”、“延长保质期的奶”、“直接法超高温灭菌奶”、“间接法超高温灭菌奶”、“保持法灭菌奶”等不同品类,以示相互区分。我国现行标准只命名了其中的三个,即巴氏杀菌奶、超高温灭菌奶(间接法)和保持法灭菌奶。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鉴定UHT灭菌乳中复原乳的方法,促进乳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不添加营养强化剂和/或乳糖水解酶,或仅添加矿物质、维生素的UHT灭菌乳。复原乳鉴定是世界性的难题。在国内外无同类标准可以借鉴的情况下,本发明创新性提出了复原乳鉴定方法,并针对我国实际情况建立起区分含复原乳产品的方法,不仅为我国复原乳监管奠定了技术基础,而且推动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创新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本发明进一步提高了乳制品检测方法的权威性,保障消费者知情权、保护奶农利益、促进民族奶业健康发展等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
本发明中的生乳(raw milk)是指从健康奶畜挤下的经过或不经过过滤和冷却,但未经过任何加热和其他除菌处理的常乳。乳粉包括全脂、脱脂、部分脱脂等不同类型,此外乳清粉、浓缩乳也可能被企业用于液态奶生产。复原乳(reconstituted milk)是指将干燥的或者浓缩的乳制品与水按比例混匀后获得的乳液。本发明将“热处理”具体定义为“采用加热技术且强度不低于巴氏杀菌、杀灭和抑制生乳中微生物生长使得碱性磷酸酶呈阴性,同时控制其物理化学性状只发生有限变化的操作统称”。本发明将“超高温瞬时灭菌(UHT)”具体定义为经135℃以上灭菌数秒。
下面对糠氨酸、乳果糖含量的测定方法进行描述。
(一)糠氨酸含量的测定方法:
牛奶在加热过程中梅拉德反应,使蛋白质和糖生成糠氨酸(ε-N-2-呋喃甲基-L-赖氨酸)。试样经盐酸水解后测定蛋白质含量,水解液经C18萃取,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或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在紫外(280nm)检测器下对糠氨酸样品进行分析,以外标法定量糠氨酸。最后计算每百克蛋白质中糠氨酸的含量。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对糠氨酸含量的测定方法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GB/T 6682中一级水。
本发明糠氨酸含量测定方法所使用的试剂为:
甲醇(CH3OH):色谱纯。
3mol/L盐酸溶液:在7.5mL水中加入2.5mL浓盐酸(12mol/L),混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8865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