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去除大型海藻表面附生微生物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790032.0 | 申请日: | 2015-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7403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发明(设计)人: | 姜鹏;刘晓杰;赵瑾;陈华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1/14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周秀梅;李颖 |
地址: | 266071***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去除 大型 海藻 表面 附生 微生物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海藻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高效去除大型海藻表面附生微生物的方法。具体通过石英砂与待处理大型海藻共震,去除待处理大型海藻表面附生微生物。采用本发明能高效、彻底清除大型海藻表面附生微生物,同时对内生微生物不具干扰。可用于海藻内共生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及其活性天然产物研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藻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高效去除大型海藻表面附生微生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大型海藻属于低等植物,主要包括褐藻、红藻和绿藻。其中许多经济种类是人工栽培的对象,例如褐藻类的海带(Saccharina spp.)、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e),红藻类的紫菜(Pyropia spp.)、红毛菜(Bangia spp.)、江蓠(Gracilaria spp.)、石花菜(Gelidium spp.)、麒麟菜(Eucheuma spp.),以及绿藻类的浒苔与石莼(Ulva spp.)。
大型海藻不仅可做为健康食品(如紫菜、红毛菜、海带、裙带菜、浒苔),还可用于提取制备碘、甘露醇、藻胶等重要化工原料。另外,近年研究发现,大型海藻还是细菌、放线菌、真菌等海洋微生物的重要宿主,其共附生微生物可以产生丰富的结构新颖、活性独特的次级代谢产物,是药物先导化合物的重要资源宝库。近年来,从藻栖真菌中得到的化合物和新颖化合物分别占到海洋真菌全部化合物及新颖化合物总数的24%-27%,从藻栖细菌中也得到了如细菌素、生物酶、大环内酯等具有特殊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利用分离纯化的海藻共附生微生物进行规模发酵与提取纯化,已经成为获得新化合物的重要手段。
海藻共附生微生物既包括存在于藻细胞表面的附生微生物,也包括存在于藻细胞内部的内共生微生物。高等植物共附生微生物及其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发现,与附生微生物相比,内共生微生物与宿主之间存在着更加高度依赖的互利关系。宿主给内共生微生物提供营养,内共生微生物则分泌植物激素刺激宿主生长,还可产生一些抗生性的次生代谢产物帮助宿主抵抗外界病菌及虫害,其中,部分次级代谢产物已证实具有突出的药用价值,例如,原产于红豆杉等少数珍稀植物的高效抗肿瘤药物紫杉醇,现已证实来自红豆杉的内生真菌。同样,藻类相关研究中也发现,与藻体体表的附生微生物相比,内共生微生物不易受到外界环境干扰,与藻类宿主的特异性更加明显,相互作用更加密切,从中获得独特和新颖化合物的潜力也具显著优势,因此,海藻内共生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得到了普遍关注。
为了获得大型海藻内共生微生物的纯培养,必须建立一种高效清除体表附生微生物的方法。现有的方法主要包括酶法、化学法和物理法等几种解决方法。由于海藻附生微生物并非仅仅简单地附着于细胞表面,而是通过多糖、蛋白、核酸等大分子网状结构与宿主细胞建立相对紧密的联系,因此,常规的温和方法难以做到有效清除,会残留大量的附生微生物。例如,玻璃珠与藻类共震荡、超声波处理等物理方法对内生微生物影响较小,但是已经有研究表明无法将附生微生物去除干净。相反,由于海藻藻体往往比较脆弱,使用剧烈的方法又会导致细胞的破裂、或者内生微生物的杀伤。例如,化学方法中的漂白粉处理能够将附生微生物去除干净,但是会对内共生微生物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完全杀灭。而酶法普遍需要经过高温的酶促处理,同样会对内共生微生物的多样性组成产生显著影响。
因此,为了满足大型海藻内共生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研究与制备的要求,必须要开发一种既能将附生微生物高效彻底清除,同时对内生微生物不具干扰的新方法,兼顾两方面的平衡。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突出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彻底去除大型海藻表面附生微生物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效去除大型海藻表面附生微生物的方法,通过石英砂与待处理大型海藻共震,去除待处理大型海藻表面附生微生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900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