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盐雾环境下钢筋混凝土试件加弯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90959.4 | 申请日: | 2015-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528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24 |
发明(设计)人: | 程旭东;乔垚明;田雪凯;盛余飞;庞明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G01N3/20 | 分类号: | G01N3/20;G01N3/02;G01N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张瑾 |
地址: | 26658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境 钢筋混凝土 试件加弯 试验装置 试验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材料科学实验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盐雾环境下钢筋混凝土试件加弯试验装置。试验装置,包括:承台、盐雾环境箱、千斤顶、压力传感器;其中:承台两端分别设置有支承反力架、受载反力架,承台中部设置有盐雾环境箱;支承反力架上固定千斤顶,受载反力架上固定压力传感器;钢筋混凝土试件放置于盐雾环境箱内,盐雾环境箱为钢筋混凝土试件提供实验所需的盐雾环境,千斤顶对钢筋混凝土试件施加弯曲荷载,压力传感器测量钢筋混凝土承受的荷载值。本发明可对盐雾环境下的钢筋混凝土试件施加弯曲荷载,加载量程范围大,实验过程中可自由调节荷载值大小,施加和维持荷载过程中盐雾泄露少,测试数据精准,能够随时读取数据,使用寿命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科学实验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盐雾环境下钢筋混凝土试件加弯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背景技术
沿海建筑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海洋大气中存在氯离子,氯离子会造成钢筋锈蚀,进而引起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破坏。针对钢筋混凝土的耐久性研究,在实验室中一般采用人工气候环境实验法模拟真实环境,研究人员认为向钢筋混凝土试件周期喷盐雾的方法可较好的模拟海洋大气环境对钢筋混凝土造成的氯盐腐蚀,但是吴中伟院士指出,真实自然环境下的钢筋混凝土耐久性失效往往是多重因素的共同结果,混凝土的耐久性研究应考虑与其相关的多重因素。在正常使用阶段,钢筋混凝土构件总是经受着荷载与氯盐侵蚀的双重作用,为了有效评估沿海地区服役状态下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耐久性能,有必要进行氯盐侵蚀和弯曲荷载多耦合作用下的耐久性试验。
目前实验室进行氯盐与弯曲荷载多耦合实验时,多采用在盐雾环境下对钢筋混凝土试件施加配重方式,然而此方法所施加的荷载水平有限,对于一些承载能力较高的构件,采用此方法难以达到其在服役阶段的正常荷载水平。申请公布号CN103674708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多因素耦合作用下混凝土耐久性研究实验加载装置,该加载装置不能自由控制弯曲荷载大小,而且喷盐雾需要密闭环境,利用该加载装置在盐雾实验箱中进行加载实验,不能随时读取数据。申请公布号CN103743626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钢筋混凝土梁冻融耐久性试验装置及测试方法,该试验装置虽然能够自由控制弯曲荷载,但是只适用于冻融循环与盐溶液侵蚀耦合实验,盐雾对该装置中的加载组件内的金属具有强烈的腐蚀作用,利用该实验装置不能进行盐雾与荷载的多耦合试验。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和克服现有设备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盐雾环境下钢筋混凝土试件加弯试验装置,可以自由控制弯曲荷载大小且随时读取数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盐雾环境下钢筋混凝土试件加弯试验装置,包括:承台、盐雾环境箱、千斤顶、压力传感器;其中:承台两端分别设置有支承反力架、受载反力架,承台中部设置有盐雾环境箱;支承反力架上固定千斤顶,受载反力架上固定压力传感器;钢筋混凝土试件放置于盐雾环境箱内,盐雾环境箱为钢筋混凝土试件提供实验所需的盐雾环境,千斤顶对钢筋混凝土试件施加弯曲荷载,压力传感器测量钢筋混凝土承受的荷载值。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可对盐雾环境下的钢筋混凝土试件施加弯曲荷载,加载量程范围大,实验过程中可自由调节荷载值大小,施加和维持荷载过程中盐雾泄露少,测试数据精准,能够随时读取数据,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试验装置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2为试验装置结构侧视示意图;
图3为加弯传力头立体示意图;
图中:1、承台,2、盐雾环境箱,3、千斤顶,4、压力传感器,5、支承反力架,6、受载反力架,7、钢筋混凝土试件,8、主箱体,9、加载滑动管,10、加载滑动块,11、加载滑动管支撑架,12、受载滑动管,13、受载滑动块,14、受载滑动管支撑架,15、加弯传力头,16、长板,17、短板,18、圆弧曲面,19、滑轨,20、梁支撑杆,21、滚轮,22、喷头,23、电动喷雾器,24、盐水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9095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