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回流阻隔式水面薄油膜回收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791416.4 | 申请日: | 2015-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395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发明(设计)人: | 安伟;李明政;宋长友;姚木林;张庆范;赵宇鹏;宋莎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二研究所;中海石油环保服务(天津)有限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15/10 | 分类号: | E02B15/1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 代理人: | 朱瑜 |
地址: | 100010 北京市东***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流 阻隔 水面 油膜 回收 分离 装置 | ||
1.一种回流阻隔式水面薄油膜回收分离装置,包括船体(1),其特征在于:在船体内安装有油水分离箱基座(20),在油水分离箱基座上设有油水分离箱(6),在油水分离箱内装有油水分离箱吸油膜(7),在船舱首部设有使含油水体进入和通行的流道(2),并贯穿深入船舱内部与油水分离箱连接为一体,在流道(2)内设有浮动式闸门机构(4);所述油水分离箱外部的船体上通过集油箱支架(21)安装有其底部高于油水分离箱顶部的集油箱(14),在油水分离箱内装有浮动式吸油管组件(11),所述浮动式吸油管组件通过设置在浮动式吸油管组件底部的集油泵(13)和吸油管(12)与集油箱连通,所述集油箱内装有集油箱吸油膜(15),在集油箱外底部装有集油箱回水管阀门(17)和排油阀门(19),所述集油箱回水管阀门与集油箱回水管(16)连通,所述集油箱回水管与油水分离箱连接贯通;在舱体尾部至少设有两根排水管(10),每根排水管分别通过吸水泵(8)和排水阀门(9)与油水分离箱6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流阻隔式水面薄油膜回收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2)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均设有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流阻隔式水面薄油膜回收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式闸门机构(4)包括闸门本体(4-3)、吊耳(4-2)、闸门导向座(4-4)、升降电机座(4-1)及升降电机(5),所述闸门导向座对应安装于流道(2)下端面的开口处;在闸门导向座内垂直装有贯通流道下开口的闸门本体,上端面上设有吊耳,在流道上端面的开口处通过升降电机座装有升降电机,升降电机的升降杆通过吊耳与闸门本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流阻隔式水面薄油膜回收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式吸油管组件(11)包括金属平板(11-4)、第一金属空心立方体(11-1)、第二金属空心立方体(11-2)、金属吸油管(11-3)和柔性吸油管(11-5),所述金属平板中心开有孔,在开孔处连接金属吸油管,所述金属吸油管下端与柔性吸油管连接,所述金属平板下端面固定有封闭的第一金属空心立方体和第二金属空心立方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流阻隔式水面薄油膜回收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油阀门(19)上连接有排油管(1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流阻隔式水面薄油膜回收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水分离箱吸油膜(7)采用高分子吸附材料制成,其厚度为40-6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流阻隔式水面薄油膜回收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油箱吸油膜(15)采用高分子吸附材料制成,其厚度为40-6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二研究所;中海石油环保服务(天津)有限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二研究所;中海石油环保服务(天津)有限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9141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脉喷式高温除尘器的内保温结构
- 下一篇:高效无隔板灌胶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