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重金属铬废水的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91482.1 | 申请日: | 2015-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474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24 |
发明(设计)人: | 仇颖超;张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仇颖超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C02F3/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164 江苏省常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重金属 废水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重金属铬废水的处理方法,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含铬废水主要来源于含铬矿石的加工、电镀、印染、皮革、化工、实验室等排放的废水。铬在水中主要以六价和三价形式存在,具有很强的毒性,而六价铬的毒性远远大于三价铬,它可通过空气、饮用水、食物或接触侵入人体,引起皮肤糜烂、呼吸道感染、贫血、甚至有致癌作用。含铬废水排放到环境中不能降解,只能改变形态或转移积累,因而对环境危害严重。2003年几起严重的铬污染事故就是铬渣碱性渗滤液所致。
目前常用的处理铬废水的方法包括还原沉淀法、活性炭吸附法和物理化学法。还原沉淀法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含铬废水处理方法,常用的还原剂包括焦亚硫酸钠、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硫代硫酸钠、硫酸亚铁、二氧化硫等,其基本原理是在酸性条件下向废水中加入还原剂,将六价铬还原成三价铬,然后加入石灰或氢氧化钠,使其在碱性条件下生成Cr(OH)3沉淀从而去除铬离子;活性炭吸附法中活性炭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与废水中的铬发生吸附从而去除废水中的铬,因其具有效果稳定、占地面积小、设备简单等优点而得到一定的应用,但由于活性炭价格昂贵、选择性差、使用范围有限、再生困难等缺陷限制了此方法的应用。
微生物、植物,具有富集、代谢重金属的能力,在自然界可参与将重金属转化为无毒或低毒性的形式,或者通过吸附作用,将其固定于生物细胞内,从而对受污染的环境进行自净、修复。与传统的物理化学法和还原沉淀法相比,生物法具有经济、高效且无害化等优点,成为当今世界公认的最具发展前途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目前传统方法在处理含铬废水重金属的过程中,物理化学法污染比较大,所用药剂可能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而活性炭吸附法成本较高,使用范围有限,均难以有效去除含铬废水中重金属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含重金属铬废水的处理方法。该方法首先取河道底层发黑腐殖质污泥,加入盐酸进行酸化处理,之后烘干、粉碎,再加入氯化钠进行钠化处理,然后将钠化处理后的腐殖质淤泥粉末撒入废水中,混合均匀后离心分离,去上层清液,得沉淀物,并将沉淀物与化工污水池中二沉池污泥混合,随后在污泥混合物中培养水生植物美人蕉,通过美人蕉根系吸附污泥中的重金属铬,经茎部输送富集到叶面,培育美人蕉吸附重金属铬的能力,再去掉叶面和茎部,留其根部,植入待处理的含铬废水中,任其自然生长、蔓延,吸附废水中重金属,即可。本发明不仅方法独特,成本比较低,而且没有任何化学药剂,对于环境没有危害,最终使得废水中重金属铬的去除率高达90%以上。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1)取8~10cm厚的河道淤泥5~8kg,放置于干燥机中,在60~70℃下干燥20min,使得淤泥含水率为7~12%,然后静置冷却至室温,并使其上下分层,之后轻轻刮去上层4~6cm厚的河道淤泥,得下层河道腐殖质淤泥;
(2)将上述得到的河道腐殖质淤泥放入陶瓷发酵罐中,并向其中加入腐殖质淤泥质量10~15%的质量分数为35%的盐酸溶液,以及腐殖质淤泥质量3~5%的葡萄糖和1~2%的鸡蛋清,搅拌均匀后,用透明薄膜密封发酵罐口,同时提升温度至38~55℃,密封发酵10~13天,使其酸化,之后将酸化后的腐殖质淤泥取出,放入干燥机中,于75~85℃下干燥处理30min后,移入碾磨机中碾磨成粉末,随后再加入200~500g氯化钠,混合均匀后,密封静置2~3天,进行钠化处理;
(3)将钠化后得到的腐殖质淤泥粉末撒入装有3~5L含铬废水的容器中,其中每升废水中撒入10~30g腐殖质淤泥粉末,并充分搅拌45~60min,之后静置40~50min后,移入离心分离机中,以300~500r/min的转速离心分离15~25min,去上层清液,得沉淀物,随后将得到的沉淀物与化工污水二沉池污泥,按质量比为2∶1充分混合均匀,得泥状混合物;
(4)在上述处理得到的泥状混合物中,分别加入200~300mL的丙酮和250~280mL质量分数为28%的甲硫醇钠溶液,搅拌混合均匀后进行驯化污泥3~6h,之后再加入10~20g含有聚磷菌的淤泥,先控制溶解氧为1.5~2.0mg/L,温度为25~30℃,在有氧环境下培养5~8h,再控制溶解氧为0.1~0.3mg/L,温度为26~32℃,在厌氧环境下培养10~12h,随后在有氧和厌氧环境下交替培养3~5天后,将预先准备的10~20株美人蕉幼苗植入此污泥中,使其自然生长40~45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仇颖超,未经仇颖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914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橡胶耗能型混凝土梁柱节点结构
- 下一篇:一种可伸缩的组合房屋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