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耕作物的种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792209.0 | 申请日: | 2015-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3033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陈学庚;郑炫;宋庆文;赵岩;李玉虎;任志强;田军;马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疆农垦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2/00 | 分类号: | A01G2/00;A01C21/00 |
代理公司: | 石河子恒智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5102 | 代理人: | 李靖 |
地址: | 832000 新疆维***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耕作物 肥料 预埋 播种 种植 肥料利用率 土壤耕作层 土壤条件 耕作层 施基肥 土壤层 基肥 田块 行距 种肥 春播 平整 施肥 节约 同行 土壤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耕作物的种植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a、施基肥:在秋翻平整后的田块中,按照来年春播中耕作物的种植行距,将肥料施入土壤中的耕作层;b、基肥预埋:将施入的肥料在土壤耕作层预埋整个冬季;c、点种:第二年春季播种,将种子播种在a步骤施肥行的上方的土壤层,保证种肥同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提升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使用量,达到节约肥料、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土壤条件、提高产量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种植领域,主要涉及一种中耕作物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中耕作物包括玉米、棉花、番茄等,基肥追施主要应用全耕层施肥技术,即在秋天翻地之前,将肥料撒在秸秆还田后的地表,之后的耕翻作业使其随土垡被犁体翻到20~30cm的耕层。由于中耕作物的根系在土壤中呈带状分布,生长前期作物的根系比较集中,造成在宽行中间位置土壤深层的肥料很难被吸收。另外,目前使用的基肥肥料多为团粒状,流动性好,在翻地作业时,容易沿倾斜的土垡表面提前落入犁底层,从而造成施肥深度过深。由于肥随水走,处于土壤深层的肥料溶在水中,随水进入更深土层,作物根系难以吸收到,造成肥料利用率降低,对土壤产生污染。
全耕层施肥技术的实施方法是将肥料撒施在秸秆还田后的地表,然后进行翻耕作业,使肥料随翻耕作业的土垡进入耕层内。
一种棉花施药施肥方法(CN101707957A),技术核心是将药物和肥料喷施或涂抹在棉花主茎杆上;
一种双层深施的玉米高效施肥方法(CN102257901A),技术对象是垄作玉米,其“双层施肥”是指在垄台侧面用犁具开沟14~15cm施肥,在垄台中间用犁具开沟5~7cm播种后施肥,施肥沟的位置在地面的垄台上;
一种烤烟双层施肥方法(CN103210725A),技术对象是烤烟,其“双层施肥”是指烟地平整后施肥和移栽后施肥这2次施肥深度的不同;
小麦层带式高效施肥方法(CN103314691A),其“层带式”施肥方法是指宽行和窄行施肥沟面宽和深度不同的施肥方法。
因此,一种具有提升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使用量,达到节约肥料、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土壤条件、提高产量的中耕作物的种植方法被提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中耕作物的种植方法。解决现有技术化肥投入量大、肥效利用率低、肥料易流失和易产生环境污染的问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耕作物的种植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a、施基肥:在秋翻平整后的田块中,按照来年春播中耕作物的种植行距,将肥料施入土壤中的耕作层;
b、基肥预埋:将施入的肥料在土壤耕作层预埋整个冬季;
c、点种:第二年春季播种,将种子点播在a步骤施肥行的上方的土壤层,保证种肥同行。
上述a步骤中施肥行距可以根据第二年的种植需要,采取等距或宽窄距的一种。
上述施肥是单层或多层施入,施入后的肥料预埋深度为8~25cm。
所述预埋深度是指肥料预埋在距离地表8cm至25cm的空间。
具体操作如下:在秋季进行翻耕作业和土地平整后,进行施肥,施肥层数可以为单层或多层,按照来年春播中耕作物的种植行距,将一定量的肥料单层施入土壤耕层,施肥深度为8~25cm;或者,采取多层施入,施肥深度为8~20cm。在春季进行播种时,播种在施肥层的上部,采用种肥同行方式进行播种,播种行距与秋季施肥的行距相同。采用此方法进行种植,可以提升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使用量,达到节约肥料、降低生产成本、秋季施肥后,经过一个冬天,在开春时肥料与雪水融合,融入土地,每亩土地的施肥量≤15kg,减少30%~50%的肥料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疆农垦科学院,未经新疆农垦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922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