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适应光伏逆变器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93138.6 | 申请日: | 2015-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058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苏红月;代松;靳玲;陈敬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保定嘉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7/44 | 分类号: | H02M7/44;H02M1/32 |
代理公司: | 上海海颂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8 | 代理人: | 任益 |
地址: | 071051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适应 逆变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逆变器。
背景技术
逆变器是一种把直流电能(电池、蓄电瓶)转变成交流电(一般为220V,50Hz正弦波)的设备。目前市场上的逆变器均为固定输入逆变器,即输入电压为固定电压等级,若输入电压过低,会导致逆变器不能启动,过高则可能烧毁逆变器,甚至造成逆变器的永久性损坏;另外,输入电压的极性也要求必须连接正确,如果极性接反也会造成内部器件烧毁;故障发生后,需专业人员打开机箱维修,操作难度大。对于防止极性接反的措施,目前使用的大多是保险防护,即在逆变器输入端和逆变模块之间连接保险器件,如输入电压极性接反后,会烧毁保险器件,防止对逆变器内部期间造成损坏;当保险器件烧毁后,会需要打开机箱更换保险,影响逆变器的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防止输入端极性接反而烧毁本体的逆变器,方便作业人员操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自适应光伏逆变器,包括逆变模块、输入端接线端子和输出端接线端子,所述输入端接线端子与逆变器的逆变模块之间设置有用于识别输入端极性并能将极性自动切换为与逆变模块极性要求一致的极性自动识别电路。
上述自适应光伏逆变器,所述极性自动识别电路包括成桥式连接的四个场效应管,其中第一场效应管和第三场效应管为内部带有续流二极管的P沟道场效应管,第二场效应管和第四场效应管为内部带有续流二极管的N沟道场效应管;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和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输入端第二接线端子,第三场效应管的栅极和第四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输入端第一接线端子;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和第三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逆变模块的直流正极;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和第四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逆变模块的直流负极;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和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输入端第一接线端子,第三场效应管的源极和第四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输入端第二接线端子。
上述自适应光伏逆变器,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接线端子与逆变模块之间设置有用于自动控制交流电压稳定输出的输出电压可调电路。
上述自适应光伏逆变器,所述输出电压可调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自动检测电路、控制电路和电压调节电路,所述自动检测电路用于检测输入端电压值并传输给控制电路,控制电路根据标准值与自动检测电路的检测值进行比较控制电压调节电路输出稳定的交流电压。
上述自适应光伏逆变器,所述电压调节电路包括功率变压器,功率变压器初级绕组的两端连接逆变模块的输出端,功率变压器次级绕组的两端连接输出端接线端子;所述功率变压器的初级绕组包括串联连接的多个一次小绕组,每个一次小绕组的两端分别连接一可控导通器件,可控导通器件的受控端连接控制电路的输出端。
上述自适应光伏逆变器,所述可控导通器件为可控硅。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所取得技术进步如下。
本发明采用内部带有续流二极管的N,P沟道场效应管组成极性自动识别电路,可以实现输入电压等级及极性的自动识别与控制,大大降低逆变器设备的使用难度,降低因误操作而损坏的概率;并且导通压降低,损耗少,能够满足高效率的性能指标需求。另外,本发明设置的输出电压可调电路能够自动检测判定输入端电压数值,并通过自动调节功率变压器的匝数比,来达到对输出端的稳压调整功能,以保证逆变器能够输出稳定的交流电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极性自动识别电路的电路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输出电压可调电路的结构框图;
图4为所述电压调节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自适应光伏逆变器,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输入端接线端子、极性自动识别电路、逆变模块、输出电压可调电路以及交流输出接线端子;极性自动识别电路连接在输入端接线端子与逆变模块之间,用于识别输入端极性并能够自动切换为与逆变模块输入要求极性一致的极性;输出电压可调电路连接在逆变模块与输出端接线端子之间,用于自动控制交流电压稳定输出。
极性自动识别电路的电路图如图2所示,包括成桥式连接的四个场效应管Q1~Q4;其中第一场效应管Q1和第三场效应管Q3为内部带有续流二极管的P沟道场效应管,第二场效应管Q2和第四场效应管Q4为内部带有续流二极管的N沟道场效应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保定嘉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保定嘉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931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级联多电平逆变器
- 下一篇:三相隔离型双向AC-DC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