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溪涧小型鱼类生态捕捞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93298.0 | 申请日: | 2015-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483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苏时萍;吴谢强;韦众;李西雷;张晓华;鲍传和;万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9/02 | 分类号: | A01K69/02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 34114 | 代理人: | 金惠贞 |
地址: | 230036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溪涧 小型 鱼类 生态 捕捞 方法 | ||
1.一种溪涧小型鱼类生态捕捞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准备渔网袋
渔网袋由捕鱼网(11)和集渔网袋(12)套装而成的套筒式结构,网目为10mm;
2)选址
选取山涧溪流较缓处的河道(2)作为捕捞地点,且河道(2)具有横向落差,即河道(2)一侧的河床高于河道(2)另一侧的河床;河床内大小石头交错,上层为鹅卵石,下层为泥沙;
3)筑石坝
以河床高的一侧为起点端筑石坝(3),石坝(3)垂直于河道(2),石坝(3)的终端位于河道(2)内,且止于水流不产生横向流动的位置,石坝(3)的坝体迎水面平整,石坝(3)必须高出水面10cm以上;
4)铺设塑料薄膜
将塑料薄膜叠放在石坝(3)迎水面下端河床(2)处,将塑料薄膜的一侧平铺于河床(2)的泥沙面上,并用沙土压实;塑料薄膜的另一侧在横沟(5)与纵沟(6)完成后,展开铺于石坝(3)的迎水面上;
5)掏横沟和纵沟
在石坝(3)的背水面、顺着石坝(3)的底部设置平行于石坝的横沟(5),在垂直于石坝(3)的背水面方向设置两条以上的纵沟(6),两条以上的纵沟(6)呈平行状,且同方向的一端分别连接着横沟(5);
与岸边相邻的石坝(3)上开设一个贯通石坝横截面的漏水口,让上游的水经漏水口穿过石坝(3)进入横沟(5)和纵沟(6),水量要保证只有横沟(5)和纵沟(6)里有水流,其他地方干涸;
6)放置渔网
在横沟(5)内放置两个渔网袋,一个渔网袋位于漏水口附近,且保证漏水口在渔网袋的网底后方,另一个渔网袋放置于横沟的另一端,且两网口相对;
在每条纵沟(6)内逆水流放置一个渔网袋,网底朝向石坝(3),并在网内和进口处各放一块石头,使网口和河床接触,防止逃鱼;
7)收网
完成上述步骤,在岸边等待,这期间大量的鱼会逆流涌向渔网袋内,等到纵沟(6)和横沟(5)中鱼的数量比较稀少时,收网,捕捞结束;
8)恢复河床
捕捞结束后,收起塑料薄膜(4),推平石坝(3),恢复原来的自然环境,真正做到绿色、环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溪涧小型鱼类生态捕捞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捕鱼网(11)的长度为30cm,呈漏斗状,进口大出口小;集渔网袋(12)的长度为60cm,一端为进口,另一端为封闭端;捕鱼网(11)位于集渔网袋(12)内,且二者的进口通过铁圈重叠连接,实现二网共一个进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溪涧小型鱼类生态捕捞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捕鱼网(11)进口的直径为20cm,出口的直径为5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溪涧小型鱼类生态捕捞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河道(2)的水深为30cm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溪涧小型鱼类生态捕捞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河道(2)包括分叉型河道和宽水面河道;
分叉型河道即从横向中部被河心岛分割成两股水流,这两股水流在下游不远处又重新汇聚成一股水流;分叉型河道中的石坝(3)要在分岔口处完全堵住河床高的一侧河道,让水流从河床低的一侧河道流走;
宽水面河道即河道水面宽阔,没有小岛,水流不分叉,河床高的一边水较浅较缓,河床低的一边水较深较急,并且河床高的一侧水面高于河床低的一侧,水流在该处有横向流动;宽水面河道中的石坝(3)的长度要一直垒到水流横向流动不明显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溪涧小型鱼类生态捕捞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筑石坝(3)的地点在河床高的一侧,先用锄头掏一条沟,掏出来的石料垒积在沟的下游侧作为坝基,然后再搬取较大的鹅卵石垒在坝基上;石坝(3)的坝基宽度为30cm,高度为20cm;
石坝总高度为高出水面10cm为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溪涧小型鱼类生态捕捞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塑料薄膜(4)的宽度大于0.8m,长度大于20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溪涧小型鱼类生态捕捞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横沟(5)和纵沟(6)的深度均为9~11cm;横沟(5)的宽为30cm,沟底低于河床15cm;纵沟(6)的宽度均为18~22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农业大学,未经安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9329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